布局“高精尖”海淀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双第一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8-11
把握变局开新局,海淀区在“高精尖”领域的布局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和应对疫情冲击的韧性。数据显示,上半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0.5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24.5%,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保持“双第一”,服务支撑首都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
把握变局开新局,海淀区在“高精尖”领域的布局显著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和应对疫情冲击的韧性。数据显示,上半年,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70.5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市24.5%,经济总量和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继续保持“双第一”,服务支撑首都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
创新产出高速增长
无人机高空基站紧急升空,轻微的轰鸣声中,周边50平方公里区域内的居民重新恢复了通信网络。不久前的四川凉山火灾中,由佰才邦公司研发的系留式无人机高空基站,解决了通信基站毁坏后的通信难题。
强劲的创新势头与业绩增长,背后是企业自主创新持续发力。佰才邦2014年成立,如今500多名员工的团队已经拥有400多项技术专利,其中超八成是发明专利。
自主创新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前5月,海淀创新产出保持高速增长,海淀园企业专利申请数1.4万件,同比增长22%。以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金融科技等高精尖产业为重点,海淀紧抓细分领域高价值环节优化产业布局。上半年,海淀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1999亿元,增长8.1%。
独角兽加速孵化
鼎好大厦11楼,创新工场总部,一群可能改变未来的年轻人从全球各地会集,在名为“回到未来”的会议室里参加线上路演。几天前,从清华大学、中科院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沃顿商学院等全球顶尖高校遴选出的学生团队,在创新工场举办的这场DeeCamp2020人工智能训练营中秀出了他们的创意和技术。
“中关村一带是中国‘硅谷’,清华北大北航等顶尖高校云集,是中国高科技人才荟萃之地。在新基建政策东风下,我们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为助推北京经济新动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介绍,总部位于北京的创新工场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此链接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资源。得益于北京顶尖技术人才密集的优势,创新工场的投资团队80%是科技背景出身。
“仅仅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领域,创新工场已参与投资支持培养出了旷视、初速度、第四范式、地平线等5家独角兽公司,总部全部位于北京。”李开复说。在京成立11年来,专注培养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创新工场已经培养出了16家独角兽公司,其中超过10家独角兽总部设在北京。
创新活力在疫情冲击的逆境中迸发。今年以来,海淀大力支持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承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扎实推进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等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并推动融通科学研究院、中资医疗医药应急保障平台有限公司等15个重量级科创新项目落地。
“五新”促高质量发展
远有西山层峦叠嶂,近邻翠湖万顷波光,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距永丰地铁站一公里左右的位置,昔日钢构厂已变身生物医药为主题的高精尖园区——贝伦产业园。
这个钢构厂隶属于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随着业务逐渐萎缩,如何率先蹚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成了摆在海国投面前的难题。
“最初的想法是依托周围园区密集的优势做写字楼。”贝伦产业园总经理齐晓北说。在海淀区相关部门引导下,这里最终决定打造成生物医药企业的聚集地。生物医药器械研发,往往要求层高达到4米甚至5米以上的特殊高度,钢构厂遗存恰好具备这样的空间优势,一场向“高、精、尖”转型的长跑迅速开启。
在西三旗,昔日天坛家具的老工厂,早已成为汇聚了旷视、云知声等诸多人工智能独角兽的金隅智造工场;在中关村壹号,中关村科学城空天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园正蓄力起飞;在四季青桥桥南,数万平方米的“5G+8K”产业园即将崛起……推动“五新”落地,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完善创新生态,海淀正依托科技创新,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