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拟培育“迷你肺”研究新冠病毒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6-02
这一项目名为“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类器官的分析”,简称Organsars,由波鸿鲁尔大学副教授托尔斯滕·穆勒博士和斯蒂芬妮·普芬德教授领导,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为其提供一年半的资助,时间从今年6月1日开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为了在最自然的条件下研究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的细节情况,德国科学家正在利用人体干细胞培育肺部类器官,他们希望用这些类器官研究新冠病毒感染的进程,从而确定抗病毒物质。
这一项目名为“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类器官的分析”,简称Organsars,由波鸿鲁尔大学副教授托尔斯滕·穆勒博士和斯蒂芬妮·普芬德教授领导,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将为其提供一年半的资助,时间从今年6月1日开始。
穆勒解释道,类器官类似胚胎,由诱导多能干细胞生长而来。与此前使用动物模型和基于活组织检查的人肺组织的细胞培养相比,肺类器官(迷你肺)拥有多个优势:它们源于人体细胞,可以大量生产且拥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因此,类器官构成了一个可靠的3D模型,使研究人员能研究不同类型肺组织细胞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Organsars的目标是研究新冠病毒如何复制、新冠肺炎如何恶化、炎症机制以及免疫信使物质在肺组织中的释放等。”穆勒介绍,他们还将分析新冠病人服用瑞德西韦(Remdesivir)、甲磺酸卡莫司他(Camostat)和氯喹(Chloroquine)等抗病毒药物的感染率,并测试多种新物质。
普芬德说:“在这些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种基因组中已经整合了绿色荧光蛋白序列的新冠病毒开展实验。”
普芬德最近参与了制造首个新冠病毒克隆分子的研究,该系统使他们能够操纵病毒的基因组并插入报告基因。她说:“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我们将研究病毒和类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病毒的感染机制,希望借此找到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