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3月17日上午,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吕鹏做客《行风在线》,围绕青岛市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详细解读,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并对协同监督员的问题逐一进行答复。
协同监督员宋女士提问,高科技企业成果在青岛落地并开花结果,从科技成果到产品再到产业,科研机构、政府和市场角色缺一不可,其中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中小科创企业再跟老牌科创的大企业竞争当中怎样让政策作用于他们。对于此项问题,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吕鹏进行了答复,搭建技术转移转化的体系来帮助企业成果能够顺利的跨过“死亡地带”进行量产,进入市场。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处于一个科技井喷的时代,小企业永远都有击败大企业的机会,科技型小企业最缺乏的就是市场订单,政府需要做风险承担者和市场提供者。
据悉,青岛市科学技术局近期有一项重点推进的工作,青岛市科教产融合园区的建设,分为两个园区,第一个园区主要做产业集聚,蓝谷、院士港、高新区等依托现有的科教资源和产业进行集聚,指标用三年的时间一类园区高企数要达到200家,上市高企数要达到5家,第二个园区主要对重点高校进行科技策源力的培养。国家级孵化器达到5家,高企的配位数达到100家这都是实实在在的考核指标,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产业化处处长朱峰说到。
针对新建的大学科技园区的投入政策和投放的回报与成果吕鹏进行了答复:“大学科技园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阵地,我们青岛的大学科技园现状有喜有忧,做的比较好的几个是青科大科技园当中属于行业高校当中最顶尖的,一个学校的科研成果支撑了七家上市公司过千亿的产值,在青岛的橡胶和轮胎产业遥遥领先;另外山科大、石油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也是比较可喜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青大创客大街等地方因为种种原因不是很理想,下一步我们会跟相关地方做好对接,能够尽快做得更兴旺。”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总工程师崔嶙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并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机制设置上让它更加的顺畅运转,同时科技园本身经济实体的作用,高校学校的设置也要和青岛市产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配合起来,包含基地中老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以及成果的分配更好的激励老师愿意出来创业。在科技局和高校之间有一个“局校会商”的机制把这些内容都包含在里面,是一个整体,考核也是方方面面,共生态化的工作内容去推动。很重一条一定要有独立法人的机构来做成果转化,在整个产业生态当中每一个参与者每一个主体都要有利益获得。”
针对青岛现在高新产业较少,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吕鹏局长做出了解答,青岛科技局一直都在扶持高新产业,比如正在进行的高科技企业进行机器人捞海参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帮基层农户做机器人花椒采摘工作等,引进高新人才、高科技企业是青岛科技局一直都在做的,高新产业增长便会吸引人才,产业发展保障人才待遇,青岛科技局将会一直推进高新产业的发展。
网友提问吕鹏局长:“有关青岛收入、待遇低的问题,吕局长认可嘛?怎么面对解决这些问题?”吕局长回应说,青岛的平均薪水确实不是很高,因为青岛新经济的成分太少,高科技的企业太少。青岛科技局一直在努力引进高科技企业,希望未来能够改善青岛收入、待遇低的问题。
观众还向吕局长反映了青岛的科技发展距离百姓远,需重视城市科技的系统宣推工作的问题,询问吕局长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划。吕局长回应说,科技局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举行的创新节、今年的无人机表演,都是为了增强民众感知度进行的一些深入群众的项目,而且无人机表演的远度公司已经作为高新企业,落户城阳。吕局长也十分认同观众提出的宣推工作的重要作用,科技和科普要一体双益,宣推工作也是科技局要重视、完善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网友建议建设齐鲁科创走廊申报国家级综合性科技中心的问题,吕局长答复说:“实际上科技局的工作已经开展了,在去年下半年我们就提出来,以青岛为龙头联合胶东半岛城市群,创综合性科技管理中心,报到省里,省里说可以联合济南,济南的高校多,然后这个项目已经进入了山东省的十四五规划。这个项目任重道远,建设综合性科技中心,第一要有国家级实验室,青岛的海洋国家级实验室能在第二批顺利入列,第二要有大科学装置,青岛已经有了科考船,十四五大科学装置已经在评审当中,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还有网友反映很多地方打着院士等高大上的名头,但并没有项目能落地,严重流于形式,不光不能拉动当地的GDP,反而还浪费当地的财政资金,问吕局长如何把管这种投入。吕局长也进行了答复,首先,中央已经在重拳整治院士工作处满天飞的现象,要求院士不能超过两个工作站,退休院士只能有一个工作站。但院士不一定能够转化商业带来GDP的增长,院士做的是基础的理论的研究,科技局会将资金用在刀刃上。青岛科技局总工程师崔嶙补充说,项目的评估首先是对团队的本身能力的评估,项目本身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大数据的手段,信息对称,和信用的查询等来评断,最后通过市场来判断项目值不值得投入,并请专家一起来评判。
最后,协同监督员宋女士还问到了青岛科技大学模式如何推广,怎么看待政策玻璃门,小企业扶持力度小的情况,提出应该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选第三方进行宏观的评估,并且对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政策。吕局长也做出了全面的回应,去年底青岛科技局已经与青岛八所高校签署了协议,这实际上就是在推广青科大模式。一个城市的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各个项目的比例,没有绝对的合理,只有相对的合理,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的重点任务是不一样的,过去的两年半时间当中的财政科技资金支持当地企业的比例已经提升到了82%,有比较大的提升。崔嶙工程师补充说,在方式上,我们有创新创业共同体,大企业、小企业包括研发机构融通。我们还有创新券也会对小企业进行补贴。最后,吕局长说:“青岛科技局其实也找了第三方进行评估,请了上海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很高兴告诉宋女士,评估机构对财政局的打分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们也会不断的反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