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龙虎网讯 三年内从各板块选派100名科技人才专员,驻点对接全国100所重点高校院所,精准抓实产学研深度合作——去年底,南京启动“百校对接计划”,首批来自全市15个高新园区和相关产业发展平台的32名科技人才专员派驻至北大、清华等32家省外高校院所,加强校地融合发展,服务创新名城建设。
这批科技人才专员对接成果如何?下一步如何部署?一年来,首批科技人才专员牵线搭桥,落地和在谈新型研发机构4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近400人,落地转化科技成果210多项,合同金额超8亿元。12月21日,南京市“百校对接计划”轮换工作部署会暨素质能力培训班召开,总结交流第一批工作情况,研究部署第二批工作任务。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明年工作任务之首,并明确要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南京实施的“百校对接计划”,既是持续推动创新名城建设的现实呼唤,也是践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部署的落地实践。
为什么开展这项计划?推动校地双方共谋创新、融合发展
高校院所富集大量科研资源,如何架起“校地对接”桥梁,加速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宁落地转化,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的重大课题。
“百校对接计划”是我市破解这一难题的重大创新探索,与“生根出访”计划互为补充,成为南京集聚海内外优质创新资源的两只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实施“两落地一融合”、科技镇长团等工程,和国内部分高校院所特别是省内高校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谋划“百校对接计划”,是为了推动我市与国内所有985高校、重点“双一流”高校以及大院大所的全面对接,实现我市“两落地一融合”向纵深发展。
“百校对接计划”分三年序时推进,计划从各板块选派100名科技人才专员,驻点对接全国100所重点高校院所,精准抓实产学研深度合作。
一年落地转化科技成果210多项,合同金额超8亿元
经过多轮沟通、反复比选,首批对接的32家省外高校院所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等22家985高校、4家科研院所,分布在全国14个省市。
该批科技人才专员清一色是科技人才岗位一线相关负责人,其中硕士以上15人、博士以上3人,平均年龄38岁。
六合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李贤东是派驻中国矿大(北京)挂职的首批科技人才专员。
“‘百校对接计划’是我市推进创新名城建设的制度突破,也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全新挑战。”李贤东介绍,在工作中,他紧盯最顶尖的人才团队,通过组织推荐和日常交流,迅速与彭苏萍院士等校属顶尖人才及其团队建立合作互信,推动院士领衔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快速签约落地六合高新区;此外,还锁定六合高新区重点培育的城市地下空间产业链推动创新合作,重点引进了NPR新材料、智能应急检测、智慧矿山、管道机器人等一批领先科技成果,实现创新对接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过去的一年,32名专员紧紧依靠高校院所和派出单位,全力投身创新名城建设,努力推动科技资源和成果到地方转化,取得积极成效。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一年来,落地和在谈新型研发机构49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近400人,共建校地、校企合作联盟和实习基地57个,落地转化科技成果210多项,合同金额超8亿元。
合作氛围愈发浓厚。全年共开展校地高层互访近150次,举办政策宣讲等活动220多场,签订长效合作协议80份。
工作机制日益完善。制定出台“百校对接计划”《管理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第二批对接计划启动,72名科技人才专员对接68所高校院所
当天部署会宣布,第二批72名科技人才专员即将奔赴全国68所高校院所履职,覆盖全国19个省(直辖市)、22个城市。
与首批均派驻省外高校不同,在第二批“百校对接计划”中,南京还重点向省内21家高校院所选派了专员,其中驻宁高校18家,几所重点高校还同时选派了两名专员。
此次对接,南京两名科技人才专员挂职南大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助理。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杭祝洪对此表示,推动创新名城和一流大学建设同频共振,是南京大学不变的追求。近年来,南大与南京各区签约共建南京大学—南京生物医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39家,另外还共建了“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开展基础教育改革试点;与江苏省政府、南京市政府共同发起成立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打造长江高质量发展智囊团等。南大将全力做好“百校对接计划”在学校的落实落地,继续为科技人才专员创造充分的工作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共同推动校地合作关系进一步融合提升。
杭祝洪介绍,南大计划建立科技人才专员与科学技术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联络机制,让专员参与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生就业等一线工作中;同时结合南大现有的优势平台和重点项目,与科技人才专员一道,重点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在新型研发机构、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等对接建设方面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实现南大和南京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