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近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 众智成城”为主题,设会议论坛、展览展示、竞赛评奖、应用体验等活动,超过300家企业携众多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与产品集中亮相。
AI应用已触手可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的WAIC在“云上”展开。今年再次回归线下,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本届大会依然聚焦探讨和呈现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应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行业企业、专家围绕国家战略,回应全球关切,深入探讨场景落地和拓展、AI与碳达峰碳中和、城市数字化转型、AI产品升级、消弭数字鸿沟等热点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在政产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希望各方携手共促智能技术创新、增强发展动能,共拓智能经济空间、共享发展红利,共商人工智能治理、优化发展生态环境。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技术进化、前沿突破,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链接万物、连接世界,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赋能百业、赋能世界,深刻改变当下、塑造未来,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
首次参加WAIC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从制造业的角度,强调了智能化带来的巨大变革。她表示,依靠智能化,格力电器从过去10万人的企业,800亿元的产值,发展到今天2000亿元的产值。
本次大会期间,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透露,腾讯将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启动“探星计划”,将AI技术用于寻找脉冲星,探索宇宙。此次双方联合启动的“探星计划”,基于腾讯优图实验室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腾讯云领先的计算能力,用“云+AI”帮助中国天眼FAST处理每天接收到的庞大数据,并通过视觉AI分析找到脉冲星线索。
从展馆现场来看,今年大会嘉宾人数和展览面积均实现翻倍,尤其是展览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同时,大会会场及周边智能化场景的应用体验进一步丰富,各企业争相展出数字化成果。
WAIC展现出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AI应用已经触手可及。今年大会期间,诸多前沿科技产品和实际落地应用案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呈现,还有更多切实的应用场景。此外,被广泛提及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正激发着AI行业快速迈向下一个阶段。
人工智能产品应用体验丰富
大会期间,一辆名为“终极一斑”的智能巴士在展馆周边运行。它集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于一体,构建人、车与城市和谐共生的智慧出行场景。
据斑马智行工作人员介绍,该车车外搭载高清摄像头、激光、毫米波、超声波雷达等多达20余个传感器,拥有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加持、云端一体等特色。常规车速为10—20km/h,适合科技园区、厂区、景区等场景服务。车内拥有智能驾驶系统、智能交互系统、平行驾驶系统和智能显示系统,无方向盘、油门或刹车踏板设计,可同时容纳8人乘坐。在车内的屏幕上,支持线路地图显示,站点信息显示及播报,让乘客获得清晰的信息。
“有赖于此次展会现场提供的5G融合网络覆盖,能够把车辆数据实时传送到云端。在云端,一方面可以对周围环境和车辆情况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可以同时搭配一位云端安全员在云端实时监控车辆行驶状况。一旦出现突发情况,他可以进行云端实时接管,为智能驾驶提供双保险。”斑马智行工作人员称。
为方便观展人群,无人零售车在大会广场循环运行。它可自动巡游售卖,最多可承载500KG,相当于两个三开门冰箱,被大会筹备人员亲切地称为“AI货郎担”。招手即停,用户扫描二维码即可轻松开箱取货。
在展会的休息区,有一位特殊的“咖啡大师”为观众现场调制精美咖啡。这位名为“星辰”的咖啡大师是镁伽生产的咖啡机器人,通过智能化学习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拉花定制,将质地细腻的牛奶与香浓咖啡融合,绘出繁星般斑斓画卷,为大会添加“AI风味”。
展场还有酷哇垃圾分类机器人。这个名为“独角兽”的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在广场上进行清扫,所过之处一尘不染。它的“前臂”能够识别垃圾,将其抓入自己身体内的同时,实现垃圾分类和回收。
事实上,这些人工智能新物种近年来层出不穷。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正重塑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量已超224万件,有效专利占比30.64%,近68.7万件。从国家/地区来看,人工智能在中国受关注程度快速攀升。在224万件相关专利申请中,有27.45%的专利布局在中国;其次为美国,占比26.59%;排名第三的为日本,占比11.44%。
虽然目前在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没有中国企业,但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以超1.67万件和1.61万件的专利申请量排名第11位和第12位。
商业应用不断落地
此次AI技术和产品的展出上可见,AI应用正从过去的纸上谈兵趋于实用,并显示出可观的商业化前景。有关机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万亿美元。
大会现场,科大讯飞展出了其在教育、城市、工业、生活、办公等领域的新产品及行业应用。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的解决方案可以精准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作业。在城市场景中,科大讯飞打造的“城市超脑”可将海量数据转化成城市治理、管理的先进工具,促进各类数据融合汇力,辅助城市宏观决策及高效治理。在工业领域,讯飞推出“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平台,结合人工智能、5G、AIoT等新技术,构建面向能源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全栈式AI赋能平台。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与临床深度结合构建数字医疗基层设施,正在助力精准医疗发展。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理事长刘士远表示:“疫情倒逼数字医疗发展。对于影像AI行业而言,2021年进入新的攻坚阶段。建设以服务患者为核心的影像AI生态圈,加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区域均衡布局,让数字医疗真正落地惠及患者。”
创新工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认为,现在是“AI+医疗”发展的最好时机。大量长期积累的数据和AI结合,产生有价值的算法,在疾病预警、诊断、治疗、监测、长期管理等方面,辅助医生进行诊断与治疗。
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指出,98%的全球GDP构成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迎来转型。
“在信息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尤其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变革。回首过去,互联网为两个行业带来了根本的改变,其一是广告业,其二是受到电子商务影响的零售业。未来,交通运输、医疗、金融、教学等行业,必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迎来转型。”孙正义说。
不过,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掣肘。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需求的持续涌现,当前应用开发效率成了最大的瓶颈,严重阻碍了技术和需求的结合。现在,业界AI开发高度依赖专家和数据,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和处理数据,还要消耗大量专家精力进行参数调优,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产品化要求。他建议,要大胆运用技术手段,改变AI应用开发模式,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