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陕西省科协:公众科学素质发展体系创建的“陕西做法”

来源:中国科协改革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1-07-09
在喜迎建党百年、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总结宣传5年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的改革创新实践,“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公众号开辟科协“十大”经验交流专栏,遴选并陆续推送一批时代特色鲜明、改革成效显著、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大会交流材料,供交流借鉴、相互启迪,以期促进科协事业发展立足新起点、再上新台阶。

  编者按:

  

  在喜迎建党百年、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之际,为总结宣传5年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的改革创新实践,“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公众号开辟科协“十大”经验交流专栏,遴选并陆续推送一批时代特色鲜明、改革成效显著、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大会交流材料,供交流借鉴、相互启迪,以期促进科协事业发展立足新起点、再上新台阶。

  

  陕西省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0.13%,2019年、2020年分别比上年增长 0.93个和 1.33个百分点,增幅较大且呈递增态势,实现了到2020年陕西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超10% 的目标、超过全国10% 的目标0.13个百分点,达到我国中部地区10.13%的平均水平,比2015年末缩小与国家平均水平差距0.2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15位。

  

  陕西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近三年增幅较大且呈持续递增的良好态势,主要由于开展以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为特征的“全域科普”计划,探索创建公众科学素质研究教育体系,进而形成公众科学素质发展体系,用心用力、坚持不懈地实施创造性、切实有效的一系列“陕西做法”。

  

  一、创建公民科学素质研究教育平台

  

  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在西北工业大学创建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中心和教育培训中心等两家省级综合性平台,创建 28 家涉及专门学科方向的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与创新发展研究教育特色平台,28 家中 12 家为建立在 12 市(区)的市(域)域的省级平台。12 市(区)创建了各自的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与创新发展研究教育平台。已有占陕西省 103 个县(市区)多半的 65 个县(市区),创建了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教育平台。

  

  二、实施研究教育项目带动

  

  设立、实施“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提升计划”项目,持续推进公众科学素质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项目共分为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研究、科普宣讲、科普基地建设、科技小院建设、工作计划、科学传播评价体系建设、院士(专家)之家创新活动等七大类,4 年已实施 474 项。

  

  三、加强融媒体科学传播

  

  《陕西科技报》开设“科学悦读”专栏刊登公民科学素质项目“成果要报”,“天天科普”等融媒体广泛传播科普知识。2020 年度全国科协系统智媒融合影响指数榜单中,陕西省科协位列第二,其中原创能力指数第一、影响能力和业务表现指数均为第二、输出能力指数第三。2021 年第一季度列第一。

  

  中国科协网络平台宣传评价排行榜显示,陕西省科协主办的“陕西科普”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平台三项排名第一,微信平台排名第五。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计划”,在陕西日报“学点科学”、陕西电视台“全民实验室”、陕西广播电台“科普惠生活”、三秦都市报“三秦科普”等每年刊登播出专题科普栏目 350 期。创建特色科普平台。在西安地铁、城际铁路打造科普专列,扩大科普宣传的影响面;在西北工业大学开设“空天地海,西工大带你遨游”等科普讲堂,扩大科普教育的覆盖面。

  

  四、创建科技志愿服务与科普示范体系

  

  抓好国家和省级 31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县(市、区)建设,全省组织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场次居全国第 4 位;遴选市区、县区市、产业园区和镇点,创建 8 个“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科学普及(科学传播)与创新发展试验区”。创建科普示范县体系——创建及科普示范县(市区)、镇(街道办)、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创建四级科普教育基地——省市(区)县(区市)镇(社区)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中小学科普示范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与国家级科技园区相关单位合作,成功获批建设两个“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五、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融合服务“三农”

  

  在陕西省建立 203 家“科技小院”,2020 年起实施“科技小院支持计划”,已实施 54 个专项,支持农业科技专家和乡土人才发展科技产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创建陕西省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融合服务“三农”典型示范交流。

  

  六、推进科技场馆体系建设

  

  按照“因陋就简、一主多分”的原则,克服财政投资困难和建设周期制约,多层次、多形式务求实效地推动科普场馆阵地建设。场馆建设重实际。根据不同地域实际,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推动市县科技场馆建设。已有 5个市级科技馆、6 个县级科技馆开放运行。分馆建设重特色。依托地方科技产业设计展馆资源,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广受欢迎的科技馆分馆,如韩城龙钢展览馆、商洛葡萄酒酿造技术分馆等,科技场馆体系更加多样化。基地建设重整合。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丰富科技馆体系,创建了“九号宇宙”“树顶漫步”“永寿云集”等一批航天科普、红色文化等科普教育基地,适应了多地域公民的多元化科普需求。

  

  七、学术交流激活科技创新源头活水

  

  聚焦产业发展和公众关切,2020 年开展举办陕西省生物安全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光子学与光学工程国际会议”“‘一带一路’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 426 场次,报告专家 1324 人次(院士 56 人次),参与交流 60 万人次;举办高校科协联合会科学讲坛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沙龙等活动100 余场。

  

  八、创新创业竞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企业科协“三新三小”创新竞赛活动,2020 年评奖 129 个,产业化率 30.18%;陕西省科协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月活动举办新产品发布、培训表彰;陕西省一线工程师创新方法培训为企事业单位培训技术骨干;陕西省创新方法大赛评出奖 84 个,陕西代表队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 2个、优胜奖 4 个和“优秀组织奖”。

  

  九、“智惠三秦”为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聚焦产业组建专家科技服务队,2020 年指导省级学会和高校科协动员 83 名专家组建 10 支科技服务队,与铜川市高新区、神木市、眉县等 13 个试点县区结对子,深入 44 家企业聚焦 37 项科技需求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近百场。组织开展“智惠三秦”行动,与安康、铜川联合举办高端科技创新智库论坛,围绕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十、创建交流合作机制

  

  创建陕西省科学传播融媒体联盟、陕西省科技馆教育联盟、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和陕西省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进而建立包括四者和公众科学素质研究教育平台的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持续开展合作交流。陕西省科协探索创建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教育体系、进而形成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体系,切实持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陕西做法”,是认真切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思想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实在有效举措,颇有借鉴意义。

  

  来源:中国科协改革工作办公室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河北探索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