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1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地

来源:重庆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7-07
在当天举办的科技成果对接大会上,200余项先进科技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企业的8个专家团队进行了成果发布路演,涉及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陶瓷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

  7月6日,在2021年重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峰会期间,“重庆文理学院OLED柔性显示屏激光高频切割装备生产项目”等10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现场签约。

  

  其中,永川区政府与宁波咖飞姆新材料有限公司就“重庆文理学院OLED柔性显示屏激光高频切割装备生产项目”进行了签约。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半导体晶园激光全系列设备、OLED显示屏激光全系列设备、光梳精密光谱检验设备等技术研究与开发、生产、运营及应用推广方面展开合作。

  

  重庆海云捷迅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南铝业(集团)有限公司就“一种铝合金材料表面检测的人工智能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研发用于材料表面缺陷检测的人工智能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划痕、压印与油印等,实现智能制造升级改造。

  

  此外,在当天举办的科技成果对接大会上,200余项先进科技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来自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校院所和企业的8个专家团队进行了成果发布路演,涉及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陶瓷3D打印、机器人等领域。

  

  “近年来,我市以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为主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让科技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创新机制激励成果转化方面,修订了《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文件10余项,特别是今年出台了成果转化“24条”,在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单位领导人员尽职免责、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建设平台加快成果转化方面,首批建设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6个,建设孵化平台375个,其中国家级75家,成为成果转化的“首站”。推动“易智网”线上平台“智能化”、线下平台“一体化”建设,打造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等技术交易平台,当好技术成果“摆渡人”。

  

  在开放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方面,加快建设中国—德国、中国—匈牙利等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技成果的双向转化。开展中科院科技成果助渝高质量发展行动等供需对接活动110余场,实现200余项成果在渝落地转化。

  

  在金融手段保障成果转化方面,累计向6424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88.81亿元,重组设立科技创新投资平台,壮大种子投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规模,设立20亿元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该负责任表示,下一步,我市还将通过突破优势产业集群“卡脖子”技术、成长型产业核心技术、未来产业前沿技术、产业基础迭代技术,让成果源源不断涌现;通过优化激励政策、完善服务体系、强化金融支撑,让成果高效转化;通过完善市场化应用政策,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链供应链无缝衔接,开放应用场景加速成果落地转化,以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强化智能工厂、城市大脑、自动驾驶等十大应用场景示范带动,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