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重庆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 2021-06-09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6月2日,市科技局发布消息,我市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出台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具体问题的24项措施(简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

  为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6月2日,市科技局发布消息,我市6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出台了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具体问题的24项措施(简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
  
  据介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主要从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便利化服务四个方面着力,旨在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疏解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现实“堵点”。
  
  科技成果赋权方面
  
  包括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推进赋权科技成果限时转化,明确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优化科技成果无形资产作价投资管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容错免责机制,共5条。
  
  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方面
  
  包括优化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促进国内科技成果在渝转化,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开放合作,强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导向,强化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导向,鼓励担任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转化成果,加强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共7条。
  
  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集聚方面
  
  包括培育一批服务能力突出的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引进培育一批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专业化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业孵化平台,做大做强创业投资规模,共5条。
  
  科技成果转化便利化服务方面
  
  包括推广科技成果转化首台套产品应用,优化科技成果评估流程,优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流程,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支持政策,大力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责任主体信用等级管理,构建全社会联动协同的工作格局,共7条。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不断夯实技术转移体系,加快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鼓励建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并加强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易智网等技术转移平台,围绕产业链需求、创新链供给,开展丰富的科技成果对接活动,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
  
  政策解读
  
  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但净收入无法计算?
  
  按照不少于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50%给予团队奖励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则是主抓手。此次我市6部门为何联合印发《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出台“科技成果转化24条”?具体有哪些干货?将如何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6月2日,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出台背景
  
  疏解政策针对性不够强等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的现实“堵点”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市科技局该负责人表示,如何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他介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市出台了《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重庆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去年修订的《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在科技成果赋权、加大激励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充分调动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和企业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不过,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尚存在政策针对性不够强、可操作性不够优化、工作机制不够顺畅等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疏解转化链条中的现实‘堵点’。”他坦言,近日召开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强化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联结,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此可见为此,市科技局、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知识产权局6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
  
  亮点干货
  
  突出成果转化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
  
  该负责人介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主要涉及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有效供给、科技成果转化要素集聚、科技成果转化便利化服务四个方面,突出了成果转化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
  
  “具体来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在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市级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中进一步明确成果转化任务,设立与成果转化相关的考核指标。”他说。
  
  另外,此次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优化了政策落地的可操作性,针对过去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难以操作的环节,比如职务科技成果转让、许可给他人实施的,科技成果转让或者许可净收入无法计算时,可按照不少于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50%的比例奖励成果研发和转化团队,另外还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容错免责条件、科技成果评估的方式和流程等作了明确规定。
  
  据悉,为补齐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短板”,此次出台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还提出分领域建设全市分布式中试熟化平台体系,加快高水平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化创业孵化平台建设,加大技术经理人和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培育力度,逐步建立全方位、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为建立、维护好各方共同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氛围与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还鼓励企业家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责任主体信用等级管理,对推广科技成果转化首台套产品应用等给予支持。”该负责人表示。
  
  改革探索
  
  20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
  
  据悉,近年来,我市在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单位领导人员尽职免责、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遴选出20家单位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探索实施产权激励,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成果转化潜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比如,重庆理工大学采取先赋权后转化的激励方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80%或全部所有权,实现科技成果由学校与科研人员按份共有或科研人员全部享有。
  
  2020年,该校赋予“纳米位移测量技术”研发团队专利技术80%所有权,并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37项专利技术作价1亿元,联合成立新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西部(重庆)科学城,并作为科学城首批优先建设项目实施纳米时栅的后续研发与生产。
  
  此外,重庆大学探索权益让渡转化方式,积极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研发团队向学校缴付科技成果资源占用费后,可获得成果所有权自行实施成果推广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这些前期的有益探索,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相关单位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科技局该负责人表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4条”出台后,将继续深化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环境,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附:
  
  近年来我市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探索的部分案例
  
  近年来,随着成果转化赋权改革的推进和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我市涌现了一批较为典型的成果转化案例。
  
  一、重庆大学实施权益让渡创新制度,促进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和产业化
  
  重庆大学以专利权让渡的形式,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权属改革难题,研发团队向学校缴付科技成果资源占用费并获得成果所有权自行实施成果推广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19年,学校收取专利权让渡费用后,赋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团队“电动车无线供电的电子耦合机构”等四十项发明专利100%所有权。之后,技术团队负责人王智慧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新公司——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公司,技术团队有关技术评估作价3000万元,占股60%,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000万元,占股40%。目前该公司已建成1个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应用领域研发实验室,培育引进产业项目1个,开发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应用产品1个,获得2家以上客户合作意向,并进行客户搭载验证。
  
  公司计划三年内获得5家以上客户合作意向,并开始小批量供货。同步开展与全国范围的充电运营商(电网公司、各类物业、充电服务商)的业务合作。预计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市场占有率达到20%。
  
  二、重庆理工大学建立所有权赋权机制,共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重庆理工大学采取先赋权后转化的激励方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80%或全部所有权,实现科技成果由学校与科研人员按份共有或科研人员全部享有。学校成立重庆理工大科技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从事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主的科技资产运营、投资、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经营管理活动。
  
  学校“纳米位移测量技术”研发团队长期从事通过构建一种高匀速的运动作为时间基准,利用时间上的时刻比较来实现位移测量,逐步形成利用时间脉冲构成空间位移测量基准的研究工作。2020年,学校赋予该团队有关专利技术80%所有权,并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将上述37个专利技术作价1亿元,联合成立新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纳米时栅的后续研发与生产。新公司注册资本2.8572亿元,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货币出资11.8572亿元,占股65%,学校知识产权占股35%(其中研发团队知识产权出资8000万元占股28%,重庆理工大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知识产权出资2000万元占股7%)。同时该项目入选西部(重庆)科学城首批优先建设项目。
  
  三、重庆文理学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机制,攻克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重庆文理学院着眼国内柔性玻璃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市场重大需求,引进、组建柔性电子触控研发团队,同时学院协助团队与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方”)进行研发前的精准企业需求对接,发现京东方在超大面积触控材料方面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迫切需求。团队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满足企业技术需求为动力源,在京东方的协助和市科技计划重大专项支持下,运用学院科研平台进行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并获得36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18年,团队创办重庆柔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柔纳科技),同时,学院授权柔纳科技“一种高长经比银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等13项发明专利独家使用权,柔纳科技向学院分期交纳授权费。柔纳科技对上述技术进一步熟化,并完善商业方案。最终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新院”)达成合作共识,于2020年成立合资公司重庆鼎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鼎旺科技”)负责产品生产与销售,其中,柔纳科技将有关技术和商业方案通过收益法评估作价5093万元,占股67%,高新院及其管理团队现金出资2475万元,占股33%。
  
  目前,鼎旺科技已实现向京东方等客户的批量供货,智能化产线(黑灯工厂)即将投入使用,已产值超过500万元,订单5000余万元,并与京东方、创维等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力争在未来5年内获得授权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现产值13亿元。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2021中国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高峰论坛启幕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