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构建新发展格局,科技引领是关键。近年来,我市深耕科技创新沃土,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把一项项科技成果凝聚成了经济发展新动能,科技成果转化成了我市与全省同频共振、共同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火热实践。
科技创新平台多点开花
“你看,依托重点实验室这个平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谯城经开区的安徽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总经理助理刘爱珍把记者带到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现场展示了实验室的科技“能量”。该实验室是我市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6月经省科技厅批准、由协和成药业饮片有限公司和安徽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主要围绕中药品质评价数据库构建、中药饮片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制造等方面开展研究。
“实验室成立后,我们积极构建了这个中药品质评价数据库,建立了30种不同产地来源药材与质量相关性评价模型,可以为企业采购原药材和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数据分析。”实验室技术人员李刚告诉记者,输入一个中药材品种便可以查阅该药材的产地信息、原料与成品信息、合格率等数据,这为企业原药材采购提供了大数据参考,可以让采购更高效、精准。
而中药饮片生产的核心则在于中药材质量的把控和炮制加工方法上。走进实验室,一台台精密仪器整齐地摆放着。“借助现代分析仪器,我们可以对中药材炮制工艺进行优化,例如在泽泻的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传统工艺,由于其质地坚硬,需要提前浸泡好几天才能切片。后来我们研究出蒸汽软化工艺,经过8-10分钟软化即可切片,大大缩短了炮制时间,也防止中药材在长期浸泡的过程中有效成分流失。”实验室副主任魏庆红说,如今他们已经完成了11种传统药材加工饮片的蒸汽软化加工新技术研究。除此之外,实验室建成后,中药材的含量检测和农残检测的效率都大大提升,检测的精准度也显著提高,这些都对中药饮片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已经完成了402种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可谓成果丰硕。”说起实验室在中药配方颗粒制造方面的技术成果,刘爱珍说,公司及时将实验室研发出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注入了强劲活力,是药企不断做大做强的“功臣”。如今,公司产品已畅销全国各地,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7.5%。
中药饮片制造新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只是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积极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不断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大力引导支持药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承载能力,除了这一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外,目前我市已获批成为国家火炬计划亳州中药特色产业基地,谯城区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亳州高新区正在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材料已报国家科技部待审。我市还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个、省企业技术中心66个;建成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此外,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也纷纷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呈现多点开花之势。
引进人才助力成果转化
创新平台建设是我市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亮点实践之一,与之齐头并进的还有人才建设。这其中,我市唯一的一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是典型代表。这一院士工作站位于亳芜园区的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坐镇专家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之所以选择亳州,是看中了亳州丰厚的中医药资源,中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谈及在亳开展工作的感受,石学敏说,近年来,亳州迎来了中医药发展的大好机遇,要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科技攻关是前沿阵地,希望能为亳州中医药产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果。
“石院士是中医针灸领域的专家,我们的院士工作站去年刚刚获批,随后,石院士便发挥专业所长,组建了32人的科研团队,结合亳州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开展科研攻关,现在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晓松告诉记者,由院士工作站研发的“熟三七”产品自进入市场后广受好评,去年该产品销售额已突破5000万元,并被评为我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产品。此外,工作站最新研发的9款养生保健产品也已进入试生产阶段,下半年将正式推向市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信心,激发了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热情。据了解,现在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都会从企业年销售收入中抽取3%作为科研活动经费,全力进行科技研发,增强企业的技术实力,这其中人才引进占据了很大比重。在院士工作站入驻专家的指导下,目前公司已经申请发明专利15项,均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授权发明专利1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外观专利3项。在聚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过程中,我市在人才建设领域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像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设立省级院士工作站以外,我市还积极推进亳州学院与中科院开展合作,引进中科院理化所科研团队,开展中药材初加工技术研究工作;推进亳州学院与中国药科大学开展合作,协助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并组织多家企业申报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目前已有数百人次的国家、省级等部门机构的高层次人才来到我市,与部门、企业、院校等开展技术合作,助力我市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精准高效
围绕科技创新,我市还有一大实践堪称亮点,那就是搭建网上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去年年底,亳州市网上技术市场建成,我们的目标是把它打造成科技服务的网上便利店。”日前,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工作人员赵肖宇打开网上技术市场的页面,向记者介绍说,去年以来,他们不断完善网上技术市场建设,网罗科技资讯、科技政策、科技服务、技术资源、人才需求、 科技金融、科研信用等信息,并分类在页面上发布,让供需各方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快速找政策、找技术、找服务、找资金、找专家、找人才、找中介、找仪器,实现一站式科技要素对接,力促科技成果精准高效转化。
为了及时汇集企业诉求信息,不久前,我市科技部门还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科技联络员制度,通过组建科技联络员团队,及时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并展开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目前团队已经拥有269名科技联络员,他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对于企业的技术需求他们会及时上传,最终汇集到网上技术市场,科技部门也将定期举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科技联络员的业务水平,并把科技领域相关政策等信息及时通过联络员传递给企业,为社会各界展开技术合作牵线搭桥。” 赵肖宇说。
除了搭建网上技术市场以外,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工作,着力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再上新台阶。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聚焦我市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成果,成为市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的项目将获得最高100万元的资助。
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郭学彬介绍,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科技部门将在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将科技创新服务与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给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实体经济腾飞。 (记者 刘景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