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不久前,西咸新区举行了一场项目签约。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签约的主体中,有众多西安顶尖科研团队,还有新兴产业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如西安交通大学特种材料增材制造、低温液体膨胀机、柔性显示材料与器件、高性能高压直流继电器等科研团队,华为、商汤科技、卡斯柯、西安隆基材料等龙头企业……
不难看出,企业与科研机构搭班,直指科技成果转换。
这是陕西启动建设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窗口设在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以促成科技成果产业化。
陕西科教资源丰富,科技成果转换上,一直是地方政府及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
就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的同一天,西安高新区也发布了“硬科技9条”,持续加码科创赛道……
“特区”成立
陕西一向有“科研大省”的美誉,区域内高校、科研机构、研究院以及专业人才数量庞大。
就西安而言,拥有高等教育学校63所,在校大学生超过130万,60位两院院士,各类科研机构460余个,以及近百万专业技术人员。
此外,西安还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234家,全国首家航空基地和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航天基地、卫星测控中心、飞机试飞研究院均在西安。
技术、人才、资源汇聚之下,诞生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但相比之下,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能力有限。全省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比例居全国中游,与先进省份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统计,2010-2019年期间,全国60%以上的技术市场成交额落地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两大区域,落地本地的不足40%。
此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落址西咸新区,西安在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间鸿沟,推动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据悉,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期为核心,协同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沣东新城科技统筹示范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泾河新城科技创新区、咸阳高新区等,打造陕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巨舰”。
未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培育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
协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开展合作,发挥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构建良性互动、融通发展的产业链和创新链闭环生态。
在西咸新区,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
规划至2023年,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000家,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100亿元。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
蓝图初现
年初,科技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实施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高层次技术经理人队伍,新建一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完善西部地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促进西部科教资源实现当地转化,被正式提上日程。
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目前,西咸新区已经聚集了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部云谷等诸多创新平台,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成后,将进一步整合区域内创新资源,实现板块联动,高效发展。
此外,西咸新区通过建立“新区-新城-企业”联动机制,出台多项奖补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快创新资源更多更快流向企业。
同时,集合区域内三所985大学智力资源,不断探索和实践科技成果转化与保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创新模式。西咸“效应”日益明显。
事实上,可以与西咸新区科创成绩媲美的,还有高新区。近日,高新区发布“硬科技九条”新策,再次吹响硬科技赛道发力的号角。
“硬科技九条”,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生命科学等硬科技产业,实行揭榜挂帅制,每年设立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揭榜项目,对完成“揭榜挂帅”任务的个人及团队“论功行赏”。
此外,每年设立1亿元以上硬科技上市企业专项资金,给予10家以上硬科技企业上市奖励;每年设立1亿元硬科技企业专项资金,择优对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在孵—雏鹰—瞪羚—小巨人—独角兽”等不同发展阶段予以支持;
每年设立1亿元研发投入奖励专项资金,择优对100家规模企业,给予研发投入增量奖励;每年设立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专项资金,每年新培育1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集合了高新区和西咸新区两大“干将”,西安正持续壮大科技企业群体,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为科技创新发展“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