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重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再添重大利好!1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科技部已正式批复,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下称示范区),到2025年,力争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区,成为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源。
据介绍,示范区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21年5月召开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专题研究部署科技创新,明确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为此,我市积极对接科技部,并编制了《重庆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方案》(下称《建设方案》),经科技部综合评估、现场考察论证等程序后,正式获批建设示范区。
根据《建设方案》,示范区将以重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为建设主体,按照“一核多园”的空间布局,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一核”,即西部(重庆)科学城;“多园”,即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等。
具体来讲,一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深入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收益分配机制、评价激励机制。二是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样板区”,加速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壮大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创业孵化平台,做大做强创新创业投融资规模。三是打造科技成果区域协同转化“集聚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成渝地区一体化技术市场。四是打造科技成果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优化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提升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水平,加速产业迭代升级,助力重庆由“制造重镇”迈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按照计划,到2025年,示范区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建立成渝地区协同转化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优化。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达到50个,专业化技术经纪人达到2000余人。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10个以上,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100家,孵化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00亿元以上。示范区引领作用充分凸显,“一核多园”联动协作更加紧密,成渝地区协同转化机制日趋成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持续加快。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有助于加快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和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强大动能,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称。
根据科技部的复函,科技部将积极支持重庆建设示范区,协调研究解决相关政策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政策措施并予以推广。建立监测评估机制,跟踪评估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示范区建设期满将进行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