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11月17日,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人工智能专场在洪山区举行,24个来自高校院所的人工智能科技成果与企业成功对接,签约总额2.3亿元。
活动现场,13家优质企业进行科技成果展示,4家知名企业带来最新的科技项目路演。通讯员供图
依托智能控制、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的托举式停车机器人,突破了传统立体停车库车辆指定方位问题;采用创新的阵列传感技术,外加高功率信号发射技术,试图解决极端环境下,地埋管道的路由检测问题……
活动现场的机器演示。通讯员供图
为发展我国水路交通安全技术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就推进智能交通产业作主题演讲,武汉里得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颂锋作为企业代表发言。同时,武汉市2021年度人工智能创新专项项目发布,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关键技术”揭榜,洪山区《环理工大创新街区·理工智谷规划》重磅出炉。
环理工大创新街区位于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和鉴湖校区沿线,由雄楚大道、文荟街、文治街的“三横”,和柳园路、工大路、书城路的“三纵”组成,规划总长度约2.5公里,辐射范围5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一轴三园四大功能区”,“一轴”即以柳园路、书城路、工大路连成的创新核心轴;“三园”即创新策源主体武汉理工大学校园、产业集聚载体北港工业园、人文与生态资源南湖幸福湾公园;四大功能区即创新研发办公区、创新技术服务区、创新功能配套区、创新创业活动区,成为武汉首个环大学创新街区和创新示范高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多元共生的创新生态高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最佳实践样板。预计用5年时间,在街区内建成各类创新载体面积达70万方,孵化创业项目1000个,培育市场主体3000家,街区实现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5万人。
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人工智能专场在洪山区举行。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洪山区着力下好科技创新驱动“先手棋”,坚定不移实施“大学+”发展战略,与辖区高校相继签订100余项合作协议,26个重点合作项目扎实推进,“洪山+大学”发展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更加紧密。与华中农业大学携手重磅打造湖北洪山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提升洪山在生物种业产业链中的引擎作用,高起点规划、高站位推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握洪山实验室“中国种芯”的前瞻定位,着力助推武汉“中国种都”建设;成功创建湖北省首个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为全国5G+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经验;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多点突破、全面推进。
今后,洪山区将紧紧围绕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区这个总目标,充分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布局建设高水平科技园区,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工智能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精准对接人工智能应用市场,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发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打造国内一流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不断亮“新招”、出“实招”,打通科技创新“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作为“大学之城”,洪山区高校和大学生数量约占武汉市一半,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正在加快“转”出生产力。至此,全区科技创新平台达134个,高企总数今年有望突破800家,培育瞪羚企业300余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入选武汉市首批创谷计划的融创智谷,吸纳企业473家,年税收突破1.6亿元。
近年来,洪山区建立洪山区大学之城技术转移联盟,引导科技型企业与辖区10多所高校联手建立产学研创新平台51个;引进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实现13个院士专家项目落地,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23家,今年技术交易额已超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