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中国林科院13项成果荣获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

来源:中国林科院 发布时间: 2021-11-08
近日,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林科院主持完成的13项科技成果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

  近日,第十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林科院主持完成的13项科技成果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它们是:

  

  一等奖:“楸树珍贵用材良种选育及其应用”“重要干果树种种质库构建与种质创新”和“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制造与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3项。

  

  二等奖:“山地森林火灾中的极端火发生机制、预测预警及避险技术”“中国森林植被调查”“金花茶种质资源高效培育及利用技术”“南太行农林复合系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油桐抗枯萎病家系选育技术及应用”“古建筑木构件现场勘察技术及应用”和“林业剩余物木质纤维资源能源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7项。

  

  三等奖:“河套平原耐盐碱林草植物品种培育和抗盐碱种植修复关键技术”“特色笋用竹种发掘及高质培育关键技术”和“经济林果壳废弃物基质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3项。

  

  林业所王军辉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楸树珍贵用材良种选育及其应用”项目历经18年持续研究,建成了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楸树优良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了楸树种质资源1469份,建立9个异地保存库;重构了梓属系统发育树,构建了核心种质;创立楸树四级优良无性系选育程序,缩短育种周期6-8年;分别为黄河流域平原区、黄土高原半干旱低山丘陵区等生态区选育出速生型“洛楸”和“中林”系列、抗寒和抗旱型“天楸”系列、耐水涝型“楸丰”系列等良种29个;攻克了良种组织培养技术瓶颈,突破了良种体细胞胚胎发生关键技术;确定了楸树苗期最佳施氮量,攻克了以水肥利用效率为核心的幼龄期水肥调控技术。该成果在河南、山东、湖北、甘肃、江苏、湖南、陕西、河北、贵州等12个省应用,累计培育良种壮苗1.7亿株以上,造林面积225万亩以上。

  

  林业所所裴东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重要干果树种种质库构建与种质创新”项目历时30余年联合攻关,在系统调查了核桃、柿、枣和仁用杏等重要干果树种种质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学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和共享体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表型与分子标记相耦合的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构建了核心种质库;创立了远缘杂交和多倍体育种技术体系。建设国家级种质库5个,保存重要干果树种种质资源3577份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交累计超过215Gb种质资源数据,面向社会共享实物和数据资源3.73万余份次;获得新品种授权12个,培育国家、省级审定良种30个,在主产区推广应用100余万亩,累计新增产值6.64亿元。

  

  木工所任海青研究员团队主持完成的“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制造与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项目历经10余年联合攻关,构建了结构用木质材料统一可靠性设计理论;研制了全自动一体化指接机、大幅面CLT压机、高强度国产胶合木和CLT、一次冷压成型钢筋-重组竹复合材、高效环保CLT和重组竹用防护试剂,实现结构用木质材料的工业化制造和长期安全使用;创建了结构用木质材料承载性能的高精度评价技术体系,实现结构用木质材料承载性能的精准定量评价。建成示范生产线10条,完成70余项重要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销售专门成套设备50余件,累计直接经济效益18.68 亿元,新增利税2.00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是我国林业行业最高水平的科技奖项,近年来,中国林科院科研人员以国家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坚持不懈,林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全院共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142项。中国林科院在林草科技创新领域和科技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唐晓倩)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中青基地科技成果直通车正式发布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