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青岛蓝谷:“揭榜挂帅”!合众力下好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妙“棋局”

来源:凤凰网青岛 发布时间: 2021-10-27
在这场“揭榜挂帅”活动中,第一阶段就征集企业需求近300项,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装备、新型材料等众多领域,目前已达成61项合作,签约金额约1.27亿元,极大推动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尽早取得突破。”

  

  “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

  

  10月22日,一场“谁能谁上”的“揭榜挂帅”活动进一步解开了不断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蓝谷密码”。当天,“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暨“创响中国•青岛蓝谷站”启动仪式在青岛蓝谷举行,此次活动不仅正式发榜近300项技术需求,还现场完成院企签约14项,此外山东大学青岛蓝谷成果转化基地、海水淡化成果产业化工业超市揭牌,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经理人代表接受了聘任。

  

  一头是企业释放的真需求,一头是院所拿出的真本领。

  

  以需求导向,“谁能谁上”,激活成果转化,也让“科学家挂帅出征、企业家精益创业”在蓝谷蔚然成风。

  

  揭榜:

  

  揭的是对困难瓶颈的“动真碰硬”

  

  在这场“揭榜挂帅”活动中,第一阶段就征集企业需求近300项,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装备、新型材料等众多领域,目前已达成61项合作,签约金额约1.27亿元,极大推动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好的成果令人欣慰,但成果背后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不少企业和院所之间其实存在着“信息壁垒”问题。以青岛九合机械为例,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妮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生产销售混凝土机械的公司,此前生产的泵车可将混凝土输送到70米的高空,这在国际已处于领先水平。然而,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当试图研发输送高度达80米时,却遇到前所未有的难题。对于一家中小企业来说,很难有持续的资金和人才支撑着技术研发,每一次投入都意味着企业运营风险的增加。”

  

  如何实现机械臂轻量化这一技术突破,是摆在九合面前最大的难题。庆幸的是,九合机械遇到了“揭榜挂帅”,今年4月份以来,本着“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的原则,青岛蓝谷协同即墨区发起“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敢于“动真碰硬”的姿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题,联合成立“企业科技需求调研工作组”,下沉企业一线实地调研,走访创新型企业189家,九合便成为其中的“幸运儿”,通过精准配对,最终大工(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为其提供的方案很好地解决了九合的难题。预计明年5月,这款五桥底盘臂长80米的混凝土泵车便可问世。

  

  “揭榜挂帅”通过有需求的企业 “出题”,科技部门张榜,有研发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揭榜”,强强联手,共同开展项目技术攻关,破解难题,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王妮妮看来,“揭榜”不仅为中小企业与“高大上”的院所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专业化的服务让科研人员和企业间“听懂”彼此,更易达成合作。

  

  可以预见的是,“揭榜挂帅”之举正在打破壁垒,而所建立的不仅仅是一种机制,更是蓝谷以科技为基础,筑牢科研工作者、企业家们对壁垒攻关决心、未来发展愿景的信念之魂。

  

  挂帅:

  

  挂的是对科研实力的“十足底气”

  

  那么,为何蓝谷敢于动真碰硬“揭榜挂帅”呢?

  

  答案便来自蓝谷对自身拥有雄厚科研实力的“底气”。淬炼十载,蓝谷集聚了众多的科研资源,也塑造了其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

  

  目前蓝谷已集聚“国字号”涉海科研平台、高等院校50余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到70余个,市场主体突破6000家。今年1-8月份,蓝谷新签约、引进各类项目113个,总投资22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增长30.2%;规模以上企业增长49.1%;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100%;高新技术企业增长124%;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1.94亿元、增长32%,其中青岛本地转化1.28亿元、占比66%。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青岛)、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等一大批院所、高校正在为蓝谷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揭榜挂帅”,大企业与大院所合作创新逐渐成为主流,海信、海尔、华大基因、安琪酵母、海检集团、一汽解放、即发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拿出应用场景张榜开展技术攻关,蓝谷院所积极揭榜,目前已形成系列合作。

  

  如海信集团,就与蓝谷至少4家院所展开了技术合作。其中与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在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8项核心关键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度合作。同时双方围绕国家战略技术需求申请并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目前,双方在天大研究生院(青岛)的支持下,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了高端人才的联合培养,提升了海信集团的产业智力资源竞争力。

  

  依托山东大学在微生物技术方面的科研优势,安琪酵母与其不仅在酵母菌种、酶制剂及新型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开展合作,同时将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形式,在人才、项目、平台等方面建立全面合作,在学术界及产业界形成有原创性、突破性、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及转化成果。

  

  强强联手是快速实现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如果能够让企业、院所拥有“输血+造血”能力,将大大提升成果转化的效能。

  

  因此,蓝谷创新体制,鼓励院所成立产业化平台公司,解决对外投资、收益分配等问题;同时鼓励院所发展专业孵化平台,为成果产业孵化提供专业服务,通过“研究院+产业化平台公司+专业孵化器”模式,推动成果走向市场。

  

  在活动当天,“山东大学青岛蓝谷成果转化基地”揭牌成立。山东大学(青岛)科研处处长张荣林表示,学校科研机构和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0到1的突破,成果转化基地的建设则是为科研团队提供一个走向市场的环境,实现1到100,甚至到10000的转化。目前基地已确定入驻数链融合技术创新中心、中法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滨海城市地下空间地址安全创新中心、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中心,其中数链融合技术创新中心孵化的2家公司也即将注册落户。

  

  截至目前,蓝谷6家院所成立产业化公司,7家院所建设众创空间或孵化器,5家院所认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20年至今,院所实现横向技术合同转化385项、成交额5.21亿元,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98家,转化势头强劲。

  

  揭榜挂帅:

  

  合众力下好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妙“棋局”

  

  能合众力者,则能无敌于天下。不断发挥政府资源统筹整合优势资源,全面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发展,企业与科研院所手持“棋子”,政府奉上“棋盘”,一盘盘精妙“棋局”不断在此布局。功能区改革以来,青岛蓝谷实招频出,已经蹚出一条独特创新之路。

  

  线下牵头成立青岛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吸纳63家涉海科研院所、重点平台、龙头企业等参加,改变过去各谋发展的模式,由联盟将大家聚合起来,扭成一股绳,共谋发展。此次“揭榜挂帅”活动就是由联盟组织院所、机构组成了10支专业化队伍开展了需求摸底、对接交流等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对接效率……

  

  线上搭建青岛蓝谷海洋仪器共享平台,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国家深海基地、海检集团等十余家重点院所、企业内的高端仪器“一网打尽”,400余台套、价值超5亿元设备悉数入网,通过“共享、共用”,推动区域内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各单位运营成本,实现“共赢”。同时以仪器为媒,嫁接各“国家队”的专家、成果资源,为科技中小微企业研发提供解决方案,真正盘活蓝谷的科创资源,让科技创新进一步为产业发展赋能……

  

  通过发起“揭榜挂帅”等系列活动,让揭榜院所与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合作力度,共同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创新驱动发展。2020年至今,青岛蓝谷技术合同数量和成交额均超过之前4年总和,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连续两年翻番,先后获批第三批精益创业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海洋领域专业国家级孵化器。

  

  成果来之不易,但要达到科技成果长期高效“转得顺”“接得住”并非一日之功。目前,“智汇蓝谷•揭榜挂帅”活动尚有221项需求张榜以待,未来该活动将常态化举办,不断总结经验,做深、做实、做出成效,以此来推动蓝谷加快打造成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的标杆和样板,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澎湃大潮中蹚出一条创新之路,为青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这场论坛,助力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设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