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近年来,淮安市抢抓机遇,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不断整合科技资源,探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体系,让“科技之花”结满“产业硕果”,为淮安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现场直击】
从一个主营设备耗材代理的贸易公司成功变身为中国制备液相色谱行业的领军者和世界最大的制备液相色谱产品制造商和服务商之一,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这样的成绩,江苏汉邦做到了,他们的制胜法宝就是研发创新。
1998年底,张大兵创建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当时主要从事色谱耗材销售。入行越深,张大兵对门道摸得越清。“贸易代理的人员流动性大、成本高,加上始终没有核心产品,哪天行情不好,企业将难以为继。”经过认真思索,张大兵决定走色谱研发之路。2005年,张大兵率领汉邦科技团队成功开发出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态轴向压缩色谱柱,结束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在市科技局的牵线搭桥下,2009年,江苏汉邦与中科院院士牵手,成立院士工作站。
对于企业的科技研发,张大兵从不吝啬。近年来,江苏汉邦每年都投入超过1500万元用于科技研发,2020年的研发投入更是达到了3000万元,建有“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生物化学过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研发平台,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2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次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大手笔的研发投入让张大兵尝到了甜头,
企业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奖三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数十个奖项;企业拥有各类知识产权超200项,在国内同行遥遥领先。
每年,张大兵还带着企业积极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招才引智说明会、科技人才洽谈会,先后引进专职研发人员近100人,特聘色谱界顶尖级专家、中科院院士张玉奎为首的十多名高级专家担任技术顾问。目前,公司150多人的员工队伍中,有博士4人、硕士20多人。在人才的引领下,公司多项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相关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销售额逐年攀升。
【幸福链接】
“打通高校院所的上游科技资源,强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链接效能,激发企业引进转化创新成果动能,是淮安市推动产学研高效合作的有效路径。”市科技局局长胡长青介绍。
近年来,淮安市采取多种方式,聚集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服务,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落地。推动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深化科研院所同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合作,出台了《淮安市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成立电子信息等8个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形成以中科院为龙头,以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院所为支撑的高端科技资源集聚态势。2021年,淮安市共有61家企业与省内外15家高校院所的61家科研团队结成联盟伙伴,112名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在淮安市相关企业兼任“科技副总”。
2020年,淮安市出台《淮安市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试行)》政策文件,高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同年,淮安市首次发放市级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对市辖区内技术转移吸纳方、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奖补。对市辖区内企业引进科技成果,成功在淮安市转化、经技术合同登记,最高按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5%,给予每年最高50万元的资助。
从2011年起,淮安市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促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并入市级科技计划,每年安排资金800万元左右;2020年,市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立项11项,立项金额700万元;2021年,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立项15项,立项金额790万元。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断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激情,创新研发经费大幅增长,有效推动了淮安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记者手记】
科技成果转化难,难在信息不对称。要让“待字闺中”的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结合,淮安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通关”秘籍。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伴随着支撑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即将陆续出台,一幅充满机遇的美好创新蓝图定会展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