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陕西日报讯(记者霍强)自从依托“杨梅素—硝酸咪康唑涂膜剂”项目完成科技成果转化并注册公司入驻秦创原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药学院教授张继业更忙了。
“最近,我们团队在对念珠菌感染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发现关键的药物作用位点,在产业化方面也积极推动天使轮融资工作。”2月21日,张继业告诉记者。
去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帮助下,张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杨梅素—硝酸咪康唑涂膜剂”项目获得了秦创原春种基金100万元的股权融资,成立了陕西和众建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众建业),聚焦临床相关皮肤、腔道及系统性真菌感染,开展抗真菌创新药物递送系统设计、评价及新药临床前研究。
“我们研发的‘杨梅素—硝酸咪康唑涂膜剂’,可用于预防临床因医用导管导致的系统性真菌感染。”张继业说,“像ICU病房里,许多病人需要插管或者留置给药装置,就会形成人工开口。由于病人本身免疫水平较低,真菌感染的风险达8%—15%。我们研发的涂膜剂可在插管前后施用于皮肤表面,迅速形成一层透明、黏附力强的含药薄膜,该薄膜具有良好的阻水性及透气性。”
张继业介绍,使用涂膜剂作为递药载体负载杨梅素与硝酸咪康唑,给药方便,稳定性好,剂量易控,可同时避免外界环境及自身皮肤中病原体的入侵和感染,且作用时间长,有望用于临床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目前这是预防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全新药物干预策略,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元。”张继业说。
“包括张继业教授的项目在内,我们学校有一批技术含量高、转化前景好的科研成果。依托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我们积极梳理项目、密集对接,着力运用市场化手段破解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题,将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为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装台’。”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文说。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已在全校累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成果2万余项,建立了西安交通大学成果清单。同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团队面向全校科技成果提供“立项—论证—结论—要素匹配—协调学校、政府、投资人履行相关程序—组建运行实体—投后服务”的科技经纪人全链条服务。
张继业告诉记者,和众建业成立之初,团队成员基本上都是科研人员,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短板。在此情况下,学校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调西咸新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等各方资源,为公司在财务、税务、法务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支持,帮助团队梳理产品定位和市场规划,促使企业迅速走上正轨。
“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科技经纪人团队帮我们理清了技术开发中的关键点、市场拓展中的保护重点等,让我们受益匪浅。”张继业说,目前,科技经纪人团队正在帮助和众建业梳理股权结构和研发节点,积极对接国内知名医药投资基金。
“借助秦创原的广阔平台,我们对产业化之路信心十足。今年,我们将加快产品研发、市场融资等工作,拓展新生物材料、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及化妆品等业务领域,搭建大健康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张继业说。
张继业和他的团队是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推进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首批受益者。“学校开展了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从政策、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鼓励发明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王文说。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已联合社会技术转移机构和投资机构,完成了陕西高校500余个创新项目摸排工作;开发了“创新港科技成果超市”小程序,累计录入技术成果366项(含专利专栏21项)、专家库信息239条、企业信息183家、企业需求132项;定向为省内推荐454个项目,为西咸新区春种基金定向推出种子项目264项。王文介绍,预计3月底前,西安交通大学将至少有160项校内科技成果在陕就地转化,融资金额超过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