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光明网评】“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科技成果化作强大驱动力

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 2022-10-15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同等重要的两翼,极具亲和力、感染力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广大青少年大开脑洞,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作者:晁水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同学们好!”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问天实验舱内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

  

  30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中国第一代航天人许下建造中国空间站的愿望。今天,中国空间站内,从“天宫课堂”第一课首次亮相,到二次授课引入空间科学实验,再到此次“出差三人组”与青少年一起天地互动,观察空间科学实验,“天宫课堂”成为展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一个生动切口——我们不仅能够从中深刻体会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快速发展,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与太空的距离也在不断被拉近。

  

  这堂有趣的课,每处细节都凝结着中国强大的科学技术。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的首个实验舱段,搭载多个科学实验柜,拥有强大的空间科学实验能力。中国空间站的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长势良好,是国际上首次对水稻在空间站开展“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的培养研究。空间站上的测控与通信分系统高效助力了实时课堂互动,搭建起天地往返的“信息天路”,为太空授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撑。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可以看到,“天宫课堂”的课堂规模越来越大、课程越来越丰富、画面越来越稳定清晰。

  

  航天事业的科技创新,更为我国的航天科普教育增添趣味性,而这些趣味科普将成为养料和驱动,激发更多青少年对科学的热情。水球在太空中为何变“懒”了?微重力环境下两个扳手“翻跟头”时为何姿势不一?在太空用超长吸管喝果汁费劲儿吗?约50分钟的太空授课让人意犹未尽,科学的种子在广大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同等重要的两翼,极具亲和力、感染力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广大青少年大开脑洞,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崇尚科学的精神。

  

  日前,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航天员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了《兰亭集序》中一句描绘宇宙景观的古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对此,10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点赞,表示探索与和平利用外空会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天宫课堂”已经点燃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当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持续发展,中国空间站建造已进入收官阶段,可以预见,星辰大海的征途上,“天宫课堂”播种下的科学种子必将结出丰盛果实。(晁水)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十年成果斐然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