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联合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共同推出《昂首阔步新征程》(杨凌篇)特别报道,节目专访了党的二十大代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讲述杨凌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踔厉奋发履行国家使命,奋力建设“三区三高地”,打造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故事。
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现代农业“国家队”、科教融合“试验田”、科技创新“排头兵”、农业对外开放“大平台”作用,奋力建设“三区三高地”,取得了非凡成就。请黄书记给我们简要介绍下杨凌示范区这十年的发展成绩。
黄思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共建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杨凌示范区认真履行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使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行之路。今天的杨凌,已经成为示范引领旱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
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科技强农的国家使命,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增3名院士和110名领军人才,驻区农科教人员达到7000多名,累计为旱区输送农业专业人才超过15万人。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增长了62%,达到97个;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54项,累计达到477项,建立了一支保障旱区农业技术需求的重要科技力量。
十年来,我们始终保持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姿态,为保障国家粮食和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育种创新能力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了1000多人的育种团队,培育出了679个新品种并广泛推广到23个省区,仅小麦系列新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增产240亿斤。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防治技术世界领先,使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降低51%,每年挽回小麦损失40多亿斤。突破了旱区节水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克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修复世界难题,为黄河泥沙含量降低80%、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有效改善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条件。
十年来,我们始终聚焦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科技支撑。探索形成大学试验站、产业链、科技特派员等“六种推广模式”,在全国新建杨凌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37个,总数达到350个,打通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以绿色果蔬、特色畜禽良种培育推动了现代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研发的“瑞雪”“秦脆”等优良品种,引领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最大的苹果产业基地。培育出“脐红”“农大金猕”系列新品种,助推陕西成为世界最大的猕猴桃产区。引种并育成“西农莎能奶山羊”,推动西北地区成为世界级优质奶山羊产区。
十年来,我们始终着力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为促进农业技术对外合作交流作出了积极探索。累计与60多个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重大国际交流活动500多项,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建成13个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农业技术援外培训覆盖110个国家、培训国外学员3000多名。杨凌农高会已经成为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高科技的国际化大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倡议的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杨凌落地建设,开启了上合组织框架下农业领域合作交流的先河,一幅国际农业交流、培训、示范“上合图”正以陕西为轴,向周边地区国家徐徐展开。
主持人:黄书记,今年是杨凌示范区成立2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站在新起点,杨凌今后又将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推进示范区在更高层面履行国家使命、服务国家战略?
黄思光:“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国家队”定位,以在更高层面履行国家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到2025年,将杨凌示范区全面建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核心区,新时代引领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国家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着力打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实施旱区种业科技、土壤改良与耕地质量提升、节水农业技术、农业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全力打造中国(旱区)种业硅谷,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强化旱区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着力打造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水平建设秦创原农业板块,进一步健全“政 产 学 研 用 金”一体化的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中试孵化、“高精尖、引领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创新行动,为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杨凌方案”。
三是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区。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乡村振兴为突破口,积极构建特色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村镇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模式,集成一批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产业发展、生态改善、城乡融合、乡村治理的成套技术和标准,为旱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典范。
四是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中非农业科技联合中心,不断提高杨凌自贸片区、综合保税区、杨凌农高会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扩大农业国际交流合作,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开放高地。
起点新闻记者:李宏杰、王锦、刘松焘
记者:郑斌、杨耀军、周勃、刘智辉、李泉林、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