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让田间地头结满“科技果实”

来源:湖北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9-02
百年变革期,农业科技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始终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把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选择,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运用科技塑造发展新优势,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讯员 柯枫英 罗蓓蓓

  

  8月20日傍晚,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智慧农业示范园负责人刘国华轻点手机,启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股股清流便直达果树根部,几百亩果园瞬间“解渴”。

  

  大数据、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农业农村现代化脚步铿锵,传统农业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百年变革期,农业科技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始终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把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选择,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运用科技塑造发展新优势,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

  

  最新数据显示,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较十年前提高近8个百分点。一个个重量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拔节生长,一项项改变产业面貌的科技成果破土而出,一支支科技服务推广队伍行走田间,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聚力赋能。

  

  培育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构筑农业科创生态圈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奇迹。今年5月底,崇阳隽青家庭农场负责人程艳体验到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带来的惊喜——首次试种200亩新品种“华黑甜糯1号”,一经收获,3天销售一空,最贵时卖到15元一根。

  

  “华黑甜糯1号”是湖北洪山实验室的最新成果之一。作为我省着力打造的重大生物育种创新平台,洪山实验室由华中农业大学牵头,11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遴选一批产业链重大项目和基础研究类重大项目开展联合攻关,涉及水稻、油菜、玉米、棉花、柑橘、蔬菜、生猪、淡水鱼等多个领域。

  

  洪山实验室是我省培育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构筑农业科创生态圈的一个缩影。

  

  湖北是农业大省、科教大省,拥有农业科研教学机构73家,农业科技研发人员5200人,其中,涉农院士14人。十年来,我省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断提升,重大关键成果不断涌现。

  

  搭建大平台,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趋势,聚焦国家和湖北战略需求,我省加快建设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洪山实验室、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农)设施等重大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人才、产业、资金聚集。

  

  组建大团队,推进瓶颈技术由单点突破向集成创新转变。全省组建特色稻、稻田油菜、蔬菜、马铃薯、道地药材、茶叶、非洲猪瘟、黄鳝、食用菌等9个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分工明确、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截至目前,各团队共筛选新品种(系)21个,建立高质高效技术模式15项(套)。

  

  谋划大项目,聚焦“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加强农业重点领域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布局。我省明确农业核心算法、南方籼稻、耕地肥力恢复等9个优势领域和水生蔬菜等11个湖北特色领域,建立79个项目储备库,以“湖北所能”解“国家所需”,以“湖北所长”引领核心攻关方向。大力推进油菜科技革命和大豆自强行动,实现大豆生产节本增效,荆门市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

  

  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团队发现关键基因,可将玉米和水稻的产量提高10%左右;傅廷栋院士团队研发出抗根肿病油菜、板蓝根型油菜,引领油菜育种新方向;中油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培育高产、高油、优质、耐密型油菜新品种“中油杂501”,单产突破213.11公斤,含油量达50.38%,成为国家新品种试验中含油量最高品种;省农科院梅书棋团队研发的“硒都黑猪”新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实现我省生猪国审品种“从0到1”的突破;武汉大学朱仁山教授研发的低镉吸附水稻新品系,为受污染耕地利用提供了科学路径……农业科技,为湖北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点燃强劲引擎。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对接,把成果“种”进田野

  

  科技创新犹如一场接力跑,实验室里研发出成果,仅仅跑完了第一棒。要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作用,关键在于打通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

  

  在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公司,新鲜的板蓝根油菜薹加水白灼,鲜甜嫩爽。“它是板蓝根,却长着油菜的模样;它是油菜,却有着板蓝根的抗病毒特性。”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板蓝根油菜研发团队成员葛贤宏介绍,“菘油1号”通过菘蓝(别名板蓝根)与甘蓝型油菜的体细胞杂交及多代筛选,将菘蓝抗病毒活性成分相关基因导入油菜培育而成。实验证明,其具有显著的抗流感病毒H5N6活性。去年12月,该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验收,成果转让湖北乡香茄生态农业公司,目前已在甘肃、河北试种成功,计划今年秋冬在我省推广种植。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对接,将科技成果“种”进田野,让田野“长”出新希望。

  

  我省每年发布农业主推技术,今年发布稻田低碳高效生态循环技术、梨树“双臂顺行式”新型棚架栽培技术等十大农业科技服务产业链引领性技术。上半年,全省共创建农业主推技术示范样板769个,开展示范观摩活动594场次,集中示范面积339万亩,辐射带动1766万亩,实现节本和提质增效38亿元。

  

  让科技服务更高效,我省深入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农业产业链“515”行动,由5位院士领衔,在涉农高校、科研单位牵头组建15个科技团队,对接联系15个重点县市,围绕水稻、园艺、油菜、渔业、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中的痛难点,开设田间课堂。仅今年以来,全省组织“515”科技服务94场次,黄鳝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福白菊绿色防控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生根。

  

  让创新链融入产业链。随着我省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加快,“515”行动全面升级,院士专家团队聚焦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服务50个县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对接500家龙头企业。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提速,华农、省农科院、长江大学分别与襄州、枝江、石首共建联合创新中心、产学研联盟和产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平台,将科技成果向县域汇聚。

  

  科技成果“纸变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武汉)培育大豆品种转让费达1500万元,省农科院十年磨一剑培养生物农药“死亡谷芽孢杆菌”,市场转让价高达5000万元。

  

  “土专家”“田秀才”涌现,科技兴农成就创业热土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振兴的大舞台,需要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

  

  胡丹,武汉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成功打造武汉市首家“无人农场”模式,农业产业效益提升20%,每年为国家提供3000万斤粮食,刚刚候选为2022年度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保供先锋。

  

  严斌,荆州“新农人”,在稻鸭种养的基础上投放青蛙,这种奇妙组合不仅有通风、和泥、施肥、保水、节苗之效,还能带动农民致富,去年斩获全省农村实用人才双创项目大赛一等奖。

  

  农村实用人才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和推动者,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激励更多实用人才投身农村创业兴业,近年来我省以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头雁”为引领,构建分层分类分级人才培养体系。

  

  面向农业从业者,以县为重点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面向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下乡创业投资者、复转军人、职业女农民等特定群体,以市州为重点,实施农业创业培植计划,重点开展农业创业培训;面向村级组织建设带头人、农村党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依托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每年培训1500名红色“头雁”;面向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合作社负责人,以省为重点,实施产业“头雁”计划,依托省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加强培训和创业孵化;畅通乡村人才学历提升渠道,以市州涉农职业院校为主体,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为基层培养“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农村人才。截至目前,我省已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50多万人。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 烟台海阳打造助企发展“金”环境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