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教育部:直属高校五年来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 2022-07-27
五年来,高等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

  新华网北京7月26日电 今日,教育部举办“教育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表示,五年来,高等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实施,加快构建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为乡村产业发展和产业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供给和人才支撑。


  雷朝滋表示,《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实施以来,高校在农业农村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6项。


  五年间,高校围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需求,围绕关键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应用,针对破解我国农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在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气候智慧型农业等领域科技支撑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各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服务平台超过500个,打通转移转化通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共转移转化先进适用农业技术成果超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极大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各高校创新学科专业设置,培育涉农高质量人才;依托 “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等项目,累计派出师生超17万人次,深入乡村振兴一线,持续开展调研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请过来与送过去”多种方式深化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据不完全统计,共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及基层干部165万余人次。如清华大学围绕乡村设计、产业、文化、环境等诸多领域开展讲座近30期,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50余人进行分享;通过农业骨干技能培训覆盖5000多人次,通过乡村振兴云讲堂覆盖乡村干部与村民2万余人次。


  五年间,各高校共建成服务乡村振兴相关领域分子设计育种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200余个,服务乡村振兴条件能力大幅提升;成立近800个教授工作站、乡村振兴基地、科技服务点等乡村振兴对接点,深度推进校地、校企合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创新发展。在乡村振兴的战略研究方面,近200个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等政策研究机构,开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总结乡村振兴模式,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在脱贫攻坚战中,高校围绕精准脱贫总目标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专业、人才、技术、培训优势,联合相关中央直属单位,探索组团式帮扶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与当地实际,探索多种富有成效的脱贫模式与机制。”


  广大高校积极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涉农重大问题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强化农业科技交流,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建立了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产业创新院、“一带一路”绿色科技扶贫创新联盟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100余个。积极培育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治理新机制新体系,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18个国家的95个科教单位成立“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立了8个农业示范园。为世界减贫提供中国方案,为中国乡村振兴引才引智。


  雷朝滋表示,为全面总结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结合前期工作,已经梳理形成了578份高校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深入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四川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工作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