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近日,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推出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科学计算软件国内市场多年的僵局。这一软件的问世也是科学城校地合作跑出“加速度”的有力印证。
两年来,中科院汽车软件创新平台落地建设、核心科研团队入驻;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1个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3个大数据智能化相关前沿实验室正加速科研攻关……西部(重庆)科学城一大批校地合作项目实现新突破。
从“0”到“1”,原始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据介绍,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推出的北太天元数值计算通用软件,已解决了工程与数学之间强耦合的问题,实现国产科学计算软件领域 “根技术”的突破。以“从内核到工具的100%国产”的实力及时填补了我国在科学计算软件产品方面的空白,筑牢国产工业软件等软件的国产核心基座与核心计算引擎。
什么是“根技术”?如果把科学计算软件比作一棵“技术树”,为整棵树提供滋养、使其不断升级的就是“根技术”。它是能衍生并支撑一个或多个技术簇的技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
目前,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等155所高校以及长安汽车等多家企业已选择试用该软件。
“我们将在科学城孵化成立科技企业,布局市场化运营,完善生态体系建设,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王涛表示,该软件将作为通用型基础软件,未来将面向全行业应用需求支撑多类软件的快速开发。
北太天元软件只是“冰山一角”。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认定高校院所技术合同639项、成交额6.8亿元,校地院地合作项目共转化科研成果65项。而这些成果的取得,是科学城科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创新的生动注脚。为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西部(重庆)科学城在重庆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改革试点。
创新“沃土”+“大脑”,科技成果产业化提质增速
创新载体是创新发展的“新基建”。以金凤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也是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高能级人才载体。
西部(重庆)科学城具有良好的科教资源、产业基础、城市环境和生态本底。大学城的高校院所是一座巨大的优质智力和科技宝库,如何把科技、人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是一篇大文章。近年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积极探索和构建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四驱”创新共同体,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破解科创与产业发展“两张皮”,让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当下,西部(重庆)科学城正着力强化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联结,完善创新支持政策,推动高校院所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产品市场化。校地院地携手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北大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电子科大重庆微电子研究院分别实现技术服务及成果转化收入1800万元、1550万元,四川美术学院建成文化创意企业园、集聚在孵企业及团队80个,重庆科技学院建成科技工作者众创之家、孵化企业项目119个。
目前,首款“重庆造”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上市;国内首款自主研发有创血压传感芯片——INV40DP进入量产阶段……同时,为进一步促使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西部(重庆)科学城正在不断强化科技与产业对接。围绕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有优势但技术有短板的领域部署创新链,引进北理工、西安电子科大等创新平台。围绕生命健康、软件信息等创新有优势但产业化水平低的领域布局产业链,重医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及Square One中国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41家,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增至1272家、240家。
在校地院地项目的示范带动下,西部(重庆)科学城正朝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一目标跑步前进。截至2022年6月,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已建成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312个,汇聚起卞修武等院士专家学者及研发人员1500余名,引育科技型企业1272家。如今,西部(重庆)科学城已探索出一条建载体、聚人才、出成果、促产业的发展之路。
上游新闻记者 刘翰书 实习生 田凌云 通讯员 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