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西安高新区:下好创新“先手棋” 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来源:央广网 发布时间: 2022-06-25
在西部科创高地西安高新区,这类中间力量有个别样的名称——“技术经理人”,这些人员致力于为企业寻找匹配技术成果,帮助高校和研究所找到成果应用场景。目前,“技术经理人模式”已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

  央广网西安6月25日消息 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难题是什么?信息不对称算一个。科研人员更关注技术,而企业经营者则更关心投入产出比、回报率等。这时候,就需要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中间力量来衔接推动。

  

  在西部科创高地西安高新区,这类中间力量有个别样的名称——“技术经理人”,这些人员致力于为企业寻找匹配技术成果,帮助高校和研究所找到成果应用场景。目前,“技术经理人模式”已作为改革创新案例在全国推广。

  

  技术经理人只是高新区在力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创新中的一个缩影。秦创原建设以来,西安高新区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群,丰富科技成果供给;复制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产品—商品”的转化路径,2021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743亿元,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一,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转”出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丰富供给源头:强化新型研发机构建设

  

  科技创新源头供给是否充足,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所在。近年来,西安高新区聚焦“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创建新型研发机构,协调整合科研、投资、孵化等各类创新资源,丰富科技成果供给源头,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高功率激光器芯片、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制造技术等一批科技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

  

  瞄准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需求,西安高新区结合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发展,通过股权支持、基金、厂房建设等方式,支持陕西省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壮大发展。目前,全区累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95家,涵盖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创新服务业等多领域。其中,“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37家,占全省比重达34.1%。在前不久公布的首批22家2022年度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中,高新区占据10家。

  

  与此同时,西安高新区致力于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科研能力,鼓励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研发——

  

  支持陕西光电子先导院打造国内首家光电子集成产业创新型服务平台,成功研发出高功率激光器芯片、全球首创SDI高清视频传输芯片等一批国际领先产品;西安光机所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制造技术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解决了国内激光芯片的封装、制冷的行业问题;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启明910/920”两款AI加速芯片并实现产业化……一批批高科技技术、产品在这里问世,让科创动能持续积蓄奔涌。

  

  激活科教资源:深化院所校地融合发展

  

  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10余家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等49家科研院所,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等国防科研院所……西安高新区拥有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创资源和双创禀赋不言而喻。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已脱离科研资金扶持范围,尚停留在纸面或科研雏形的成果又难以得到市场青睐。

  

  对此,西安高新区找准“牛鼻子”,不断深化校地融合、院地融合、所地融合发展,推广“一院一所一校”模式,把雄厚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

  

  在院地融合方面,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合作共建中科院西安科学园,加速建设中科院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先进阿秒光源等大科学装置;所地融合方面,与西安光机所合作形成硬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校地融合方面,西安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微电子第三代半导体中心、陕西半导体先导中心、新一代雷达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等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与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建成空天动力研究院,并成立空天动力陕西实验室,孵化出远航真空、空天超算、海澜航空、空天信息等一批具备IPO潜力的优质企业……让创新创业潜能得以充分释放。

  

  提升孵化能力:健全孵化中试平台体系

  

  企业怎么管理?财务怎么打理?市场怎么开发?创立西安中科微精光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之初,科研人员出身的杨小君对办企业没有任何概念。在中科创星的帮助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中科创星是西安高新区内成立的首个硬科技孵化平台,旨在助力实验室里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平台设有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一系列科技创业服务项目,以帮助科研人员向企业家转型。目前,中科创星已投资孵化350余家硬科技企业,其中不乏唐晶量子、中科微精等光电子领域重点企业。

  

  近年来,聚焦孵化环境、孵化服务等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西安高新区立足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双链融合“促进器”的发展定位,不断扩大双创载体的面积、提升专业孵化服务能力,优化企业孵化环境,坚持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厚植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创业园、软件园等一批“老牌”孵化载体不断提升能级,成功打造嘉会坊、瞪羚谷等一批“明星”双创空间,涌现启迪之星等一批国家级孵化载体,区域创新创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四级孵化模式,实现了“团队孵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一体化服务链条。

  

  在扩大双创载体面积的同时,西安高新区不断提升双创载体质量,打造了全省首个医疗器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研发新生儿蓝光毯、便携式DR、微网雾化器等8种新产品,服务企业100余家;草堂科技企业加速器初步形成了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产业集群,落地比亚迪20Gwh动力电池、国际医学制剂中心、天宇制药等一批重点项目,孵化眼得乐、金磁纳米、蓝极医疗等一批重点企业。

  

  数据显示,现今,西安高新区已集聚双创载体174家,总面积1004.93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8家,累计在孵企业11513家。在这些广阔的舞台上,年轻的创新创业者们不断开拓探索,让科技创新的梦想落地生根变成现实。

  

  完善全链条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任督二脉”

  

  作为区域全力打造的科技成果转化前沿阵地,西安高新区硬科技要素交易市场鼓励高价值知识产权运用,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营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雨林”。

  

  “同时,我们还搭建了秦创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线上平台,打造全国硬科技技术交易中心,并实施科技转移转化服务人才培养计划,建立‘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西安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西安高新区正深化推广技术经理人“成果筛选—孵化—转化”服务模式,对技术成果产业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并授予“产业伯乐”称号,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给予配套支持。目前全区已累计培育技术经理人216人,他们活跃在企业和科研一线,架起市场与技术间的对接桥梁,持续为提升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和批量转化效率发挥能量。

  

  此外,西安高新区还积极提升科技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引进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完善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建立科研成果转化市场价值评估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推广股权、期权、分红等不同激励手段。

  

  在具体政策层面,西安高新区拿出“真金白银”,如每年设立1亿元以上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择优给予补贴,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每年设立1亿元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专业化特色孵化载体建设;打造硬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支持获奖项目就地转化等等。

  

  西安高新区将紧抓秦创原建设机遇,围绕“科创高新”建设十大重点任务,全力推进科技成果供给端与需求端有效对接,推进全域建成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西安高新区 供稿)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陕西专场举办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