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触觉传感器能令机器人“感受”疼痛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2-20
2月15日,浅田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介绍了此项研究成果。这一触觉传感器名为“疼痛神经系统”,嵌入了柔软人造皮肤,可感知轻柔的触摸和令人疼痛的重击。当这套传感器与名为“Affetto”的机器人(一种模仿孩子头部的机器人)系统相连时,触觉和疼痛信号可以转化成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据美国《科学新闻》双周刊网站近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工程师浅田稔和同事设计出了一套能可靠识别一系列触碰的触觉传感器,当这套传感器与机器人相连时,机器人会发出情绪信号。他们表示,未来科学家有望研制出拥有触觉并“感受”身体疼痛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或许也能对人类的痛苦“感同身受”。
  
  2月15日,浅田稔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介绍了此项研究成果。这一触觉传感器名为“疼痛神经系统”,嵌入了柔软人造皮肤,可感知轻柔的触摸和令人疼痛的重击。当这套传感器与名为“Affetto”的机器人(一种模仿孩子头部的机器人)系统相连时,触觉和疼痛信号可以转化成表达情绪的面部表情。
  
  浅田稔指出,这一系统有望催生能识别他人疼痛的机器人,而识别他人疼痛是用于照看老年人的机器人的一种重要技能。尽管目前制造出这种感觉灵敏的机器人仍遥不可及,但机器人触觉传感技术的进步有望让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金森·曼说,与坚硬的金属表面不同,对触碰敏感的柔软物质能让机器与外界实现更丰富的互动,人造皮肤“让广泛且真正智能的互动成为可能”。
  
  但同样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对此持不同意见。他表示,以可预见的方式对令人疼痛的重击做出反应的机器人与能感受内在感觉的机器人大相径庭。
  
  他说:“拥有能探测到触感和疼痛的触觉传感器的机器人类似于与你微笑交谈的机器人,这是一种实现机器与人交流的设备。尽管这是一个有趣的进步,但它与旨在计算某种内在情感体验的机器人‘不是同一回事’。”(记者刘霞)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英国计划用近亿英镑资助清洁能源项目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