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中国学者成功研发新型触觉电子皮肤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2-13
这套系统采用了新的材料、结构、能量传输策略和通讯方案。研究团队将700余个功能组件组成厚度小于3毫米的柔韧皮肤器件,包括轻薄柔软且可拉伸的内层,可以紧贴皮肤;由硅胶保护的功能层,里面有无线控制系统及互相连接的致动器;透气布料外层,可直接结合到可穿戴衣物上。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感官系统。记者近日获悉,香港城市大学参与的跨院校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套“皮肤集成的触觉界面”系统。这套以皮肤为媒介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系统,可以通过紧贴皮肤的无线致动器,将能源转换成机械动能,将触觉刺激传送到人体。该研究成果最近发表在《自然》上。
  
  据介绍,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刺激来创造体验,但相比眼睛和耳朵,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感官系统,因此透过触觉感应外界环境,效果更好。
  
  论文第一作者、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助理教授于欣格博士说:“我们的目标是研发出媲美真人皮肤的电子皮肤。与市面上同类设备相比,这个新系统十分轻薄,可以紧贴皮肤,而且不需要电线和电池。”
  
  这套系统采用了新的材料、结构、能量传输策略和通讯方案。研究团队将700余个功能组件组成厚度小于3毫米的柔韧皮肤器件,包括轻薄柔软且可拉伸的内层,可以紧贴皮肤;由硅胶保护的功能层,里面有无线控制系统及互相连接的致动器;透气布料外层,可直接结合到可穿戴衣物上。
  
  于欣格介绍:“提供触觉震动的常规致动器,需要用100毫瓦左右的功率传输信息,但我们以射频技术(RF)供电,只需低于2个毫瓦的功率便能传输信息,并产生同等的机械震动,解决了无线低功耗能量传输的难题,显著提高了这套系统的操作距离。”
  
  据了解,这项研究成果不但可应用在社交媒体及电子游戏上,也可以帮助义肢使用者透过触觉感应外在环境,提供反馈,甚至扩展到临床医学应用的相关虚拟场景。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中科院生物资源目录 汇集700万份生物资源数据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