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科技助力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1-28
未来地球计划整合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四大科学计划。2014年,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成立,融合了我国参与上述计划的相关专家。至今为止,委员会已经建立14个优先工作组,涵盖环境污染、能源供给、生物多样性、产业转型等多个领域。

  “过去70年,地球恢复力逐渐丧失,生物圈反馈效应减弱,如果延续当前的发展轨迹,地球会出现重大危机。”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在该委员会2019年全体会议上表示,面对气候变暖等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亟须相关科学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亟须加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可操作建议。
  
  秦大河介绍,2018年10月8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指出,相比工业化前,2017年全球温升已经超过1℃,如果维持当前温升速率,将在2030—2052年间超过1.5℃,相比全球温升1.5℃,全球温升2℃将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未来地球计划相关的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应对。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地球计划整合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四大科学计划。2014年,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成立,融合了我国参与上述计划的相关专家。至今为止,委员会已经建立14个优先工作组,涵盖环境污染、能源供给、生物多样性、产业转型等多个领域。
  
  2019年1月23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未来地球计划已宣布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联合成立国际地球委员会。今年9月,秦大河当选该委员会联合主席。
  
  “11月19日到21日,地球委员会在美国召开了的第一次全体会议。”秦大河介绍,委员会的任务就是召集全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开展对地球系统的评估,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如水资源、陆地、海洋、生物多样性等,设定类似于《巴黎协定》规定的“为全球温升不超过工业化前2℃并为不超过1.5℃而努力”的科学目标,以确保地球系统处于稳定并具有恢复力的安全状态。
  
  秦大河还表示:“地球委员会将谋求建立政府间的合作,制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沙漠化公约、海洋法公约类似的国际公约,作为新的全球发展依据。”(记者胡定坤)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北京市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项目路演北工大专场举办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