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新型肝芯片可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1-13
器官芯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类型器官芯片问世。美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具有种特异性的肝芯片,可以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从而帮助提高候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成功率。

  器官芯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是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类型器官芯片问世。美国一研究团队近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一种具有种特异性的肝芯片,可以跨物种识别药物毒性,从而帮助提高候选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的成功率。

  在药物开发过程中,大多数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都要先在动物体内测试,以确保在对人类给药之前是安全的。但对于药物肝毒性测试来说,动物模型研究的结果可能与人体反应不一致,这也使得肝毒性问题成为药物临床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新研究中,由美国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器官芯片技术公司Emulate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研制出一种由4种具有种特异性的肝细胞组成的大鼠、狗和人类的肝芯片。研究结果表明,这一芯片可以准确预测和表征多种候选药物和化合物在大鼠、狗和人类肝脏中诱导的特异性毒性反应,将其与动物模型一起用于药物临床前测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整个测试过程中候选药物的副作用,从而改善对人类用药安全性的预测。

  新型肝芯片由一种透明、柔韧的聚合物组成,大小与一个U盘差不多,能够准确再现肝脏的组织微环境,并表现出与人体相似的生理反应和疾病状态。借助这一芯片,研究人员完成了波生坦(一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肝脏特异性作用的跨物种检测,精确测定了对乙酰氨基酚(一种常见的非处方止痛药)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的剂量标准。此外,他们还通过该芯片发现,对动物来说不安全的化合物不一定对人类有毒。

  论文共同作者、Wyss研究所的唐纳德·英伯格指出,新型肝芯片展示了器官芯片技术的强大功能,代表了器官芯片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有可能改变药物开发方式,并有助于减少用于药物开发工作的动物数量。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双光子动力疗法有望成为肿瘤治疗新武器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