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技术让早籼稻不再难吃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0-25
早籼稻不好吃,“虾后稻”种植农户更为重视“虾”,都已不是新闻。不过,24日,记者从湖南农业大学获悉一个好消息,该校陈光辉教授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用水稻适宜品种筛选及其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出了“早专晚优”“虾后稻”两项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能有效解决上述两大问题。项目通过了湖南省水稻产业体系和水稻产业指导组现场评议,专家认为,该技术有望为南方稻米产业供给性结构优化、品质提升、节本增效和绿色高产高效提供支撑。

  早籼稻不好吃,“虾后稻”种植农户更为重视“虾”,都已不是新闻。不过,24日,记者从湖南农业大学获悉一个好消息,该校陈光辉教授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用水稻适宜品种筛选及其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出了“早专晚优”“虾后稻”两项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能有效解决上述两大问题。项目通过了湖南省水稻产业体系和水稻产业指导组现场评议,专家认为,该技术有望为南方稻米产业供给性结构优化、品质提升、节本增效和绿色高产高效提供支撑。
  
  “早专晚优”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主要创新集成了品种选配、种子优处、病虫综防、节肥抗倒等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双季稻生产中存在的早籼稻食味品质较差、直接食用价值低、市场应用前景小、晚稻适应品种少、产量和品质难保证等技术难题。与传统双季稻生产相较,亩平可减少水稻种子用量2公斤以上、减少除草剂使用量2/3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1/3以上,同时亩增稻谷8公斤,每亩实现节本增效500元左右。早籼稻加工成鲜湿米粉,不仅提升了其食用价值,还能每亩新增产值2000元左右。
  
  “虾后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则破解了稻虾综合种养田内农民“重虾轻稻”的难题。这一“虾后稻”机插生产技术,与原有的直播相比,可实现亩平减少杂交水稻种子用量1公斤左右、减少除草剂使用量2/3以上、减少农药使用量1/2以上,同时延长小龙虾收获上市时间15—20天左右。计算下来,每亩可增产稻谷50公斤以上、增小龙虾上市产量20—25公斤,折合亩均增加纯收入1200元以上。(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肖志芳)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全球首份6G白皮书都写了啥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