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新闻中心

世界最大全脑神经元三维数据库建成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9-09-16
国际学界认为的遥远究竟有多远?一个完整的胰岛素分子由51个氨基酸组成,可以理解为51块“拼图”,但与实体拼图不同的是,每一块和另一块都可能由于化学键的“相互吸引”而结合,进而产生无限可能。研究者一面要“拦”着错的结合,同时还要探索促成对的结合的最佳条件。此外,对于化学合成多肽来说,“51”在彼时是个天文数字。
  神经元作为大脑的基础组成单元,对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以往,受神经元标注和成像技术的局限,得到的图像有较高的噪声和不均匀的信号。9月15日,在东南大学举办的2019神经元重建及应用国际研讨会中,科技日报记者获悉,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及东南大学-艾伦研究所脑数据联合中心,近日开发了一套基于VR和AI技术的开源精准数据标注系统TeraVR,在全脑水平上重建出目前世界最大、最精确的神经元三维结构,数据量世界第一。
  
  想获取神经元形态,通常需要做大脑细胞的稀疏标注、全脑成像、脑图像可视化、神经元形态重建等。其中,脑图像的可视化与神经元形态重建是整个流程中的瓶颈。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研究院客座教授王宜敏介绍,一个完整的小鼠全脑图像通常占据数十个Terabytes,猴脑的全脑图像更是达到Petabytes量级。同时,脑神经元极为复杂的拓扑结构也进一步增加了形态重建的难度。
  
  “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基于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并研发了一套开源的半自动化全脑神经元重建系统TeraVR,能高效精确的从超大规模脑显微图像数据中,产生大量全脑神经元形态结构。”王宜敏介绍,科研人员用高分辨率显微镜为小鼠大脑切片拍照,再将小鼠大脑中的神经元结构提取出来,制作成精准的三维图像。利用沉浸式的双目立体成像,就可以更方便的观察大脑结构,并从中分析出高度复杂的神经元树突及轴突的三维投射路径。
  
  王宜敏表示,“系统显微图像的分辨率精度能达到0.1—0.2微米,而且可以识别一些通用软件中存在的重建缺失、过度重建、拓扑错误等问题。”他说,目前该系统已经重建了1000多个完整的神经元结构,数据量全球第一。
  
  “对于大脑神经元结构的了解,可以为诸如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渐冻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王宜敏说。(金凤)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上一条: 超级计算已离生活很近,开启一个新的智能时代
下一条: 交通管制 | 9月1日起,北京部分道路交通管制!具体路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