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人数超6亿 防控近视需从机理入手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0-18
去年,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已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会专家认为,虽然一年来,我国在近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新技术设备开发和全民科普方面取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病总人数超过6亿,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超过50%,呈低龄化、重度化趋势,高度近视发生率持续走高……在近日召开的主题为“近视防控的关键科学、前沿技术与核心政策问题”的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深深担忧:近视已成为中国的“国病”,虽然各方面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真正解决近视防控问题还有巨大差距,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与近视防控的基础科学、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以及管理机制创新方面,仍亟待突破瓶颈。
遗传和环境对近视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在户外阳光下活动真能防止近视?“其实,我们在近视发生的遗传和环境机制问题上,总体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坦言。有研究表明,户外活动能降低近视患病率,户外活动时间与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相关。“在这方面虽然形成一定的机制假说,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需要进一步验证,开展大规模现场研究。”
“对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针对近视的基础研究投入;开展百万量级以上的大规模、多中心的近视遗传机制和环境因子易感因素研究,明确近视发生风险因素,指导科学防控。”瞿佳说。
去年,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已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与会专家认为,虽然一年来,我国在近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新技术设备开发和全民科普方面取得进展,但也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实施方案》中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视力档案。2019年起,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但由于近视量大面广,用传统的模式很难实施到位,更别提动态更新。”瞿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效率和精度相对偏低;全国范围的覆盖程度有限,未形成规模化。他建议,应开展智能化、集成化近视检测装备研发,优化近视防控信息系统,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和建档信息化、自动化;建立深度学习模型,建立智能化、个性化近视防控、预警系统。
此外,我国对高度近视的早期干预和防盲问题重视不足。“目前,控制高度近视形成的手段还比较缺乏。”瞿佳介绍,我国高度近视率大约在5%—10%,高度近视已成为不可逆性致盲首因或主要原因。他建议,开展高度近视家系基因组遗传分析和深度挖掘,指导易感人群早期临床干预;研发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高度近视早期并发症诊断模型,降低致盲风险;我国在科学健康的学习和用眼指导、近视矫正器具研发和审批、科学规范的防控策略临床评价、近视防控技术方法标准制定、知识普及、政策落地等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陈 磊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