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京科发〔2019〕2号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作用,全面推动北京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经市政府批准,现将《强化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水务局
2019年1月31日
强化创新驱动 科技支撑北京乡村振兴行动方案(2018-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创新驱动作用,强化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北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扣北京“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特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产业兴旺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以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统筹优化农业科技资源、拓展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着力提高科技对于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支撑水平,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增强内生动力。强化原始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发挥北京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应用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打造新模式,实现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坚持协同创新,强化科技资源共享。
注重问题导向,提升创新环境。紧密结合农村创新创业和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实际问题,着力解决制约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优化体制环境,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社会化力量为主促进农村创新创业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有效集成农村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加快推广转化,推动成果惠民。深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现代农业和农村民生改善等领域的技术研发、集成示范,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引领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目标。
三、主要目标
以“高端、高效、高辐射”为导向,以农业高端研发、产业链创新和现代服务业引领为重心,大力提升农业高端服务、产业链创新和先导示范功能。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形成全国农业高端创新人才的首选地、农业高端业态的聚集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先行区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支撑区,实现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和农村宜居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具体目标如下:
——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种业自主创新工程,种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快科技成果在北京的落地应用。到2020年末,在生物育种、生物农业、营养健康、农业智能装备和循环农业等技术领域呈现出一批世界级的科技成果;优化一批涉农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企业研发中心,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和创新团队;推动农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0%和45%;农田绿色防控率达6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5,农田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到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北京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5%,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新型产业培育能力和社会化创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到2020年,实现“十百千万”的工作目标,即打造十个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百个农业科技园区和星创天地,转化推广千项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培养一支万人科技特派员队伍;北京科技特派员在线、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在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示范带动京津冀农村创新创业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创新品牌价值显著增强。培育农业“高精尖”产业,为现有品牌“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农业高端品牌,显著提升北京涉农产业附加值和社会贡献度。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强化“两端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链服务模式,增强北京涉农产业在成果、标准、规范、品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服务于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到2020年末,实现农业高新企业数量达到700家。
——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对清脏、治乱、增绿、控污的科技示范和科技引领作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努力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到2020年,99%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98%的户厕达到无害化卫生厕所要求,污水处理设施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结合部、重要水源地和民俗旅游村。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低收入标准线,低收入村全部消除。
四、重点任务
发挥北京农业科技引领与示范带动作用,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实施科技支撑行动、落实科技精准帮扶四个方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成果供给
聚焦重大科学问题,统筹部署农业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加强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推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为农业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1.加快自主创新基础平台建设。推动涉农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创新能力提升,夯实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从事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更多国际一流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聚集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支持推动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
2.推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产出为目标,责权利清晰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构建小城镇协调发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体系,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扶持力度,破除瓶颈制约,促进创新资源集聚运用和创新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高效、精准供给,推动农村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力。充分发挥北京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北京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平台作用,深化“221信息平台”“农村科技服务港”“12396北京新农村科技服务热线”“北京12316农业服务热线”等农业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
3.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实施国家2030种业自主创新培育工程,重点突破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强化成果在产业发展中的转化应用。加大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的联系,探索建立国家需求导向、地方任务带动、平台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推动的高效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农业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方法,持续攻克基因编辑等关键核心技术。
4.全力对接“三城一区”建设。把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谋划推出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集聚一批高水平农业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农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开拓能够引领农业发展创新的高精尖产业。构建多渠道、多层次、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承接体系,着力承接转化“三城一区”原创农业科技成果。
(二)优化创新创业载体,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通过多方参与和共建共营,布局深化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壮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一批星创天地,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优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谋划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使之成为高精尖农业产业发展的策源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催化剂、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动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加速器。
1.深化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持续优化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一城多园五中心”的科技布局,强化农业科技网络服务中心、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中心、良种创制与种业交易中心、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建设,进一步聚集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搭建专家库、成果库、信息库及交互平台,实现农业高端服务、总部研发、产业链创业和先导示范功能。
2.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抓好以现代种业为特色的通州园、以先导示范为特色的昌平园、以高端花卉服务业为特色的顺义园、以生态休闲为特色的密云园、以循环农业为特色的延庆园和以营养食品产业为特色的房山园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建设一批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科技引领示范村(镇)。大力推进北京平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将“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落户平谷,积极谋划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3.打造一批星创天地。以在京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职业院校、科技型企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面向科技特派员及其他创新创业主体,集中打造60-80家融合科技示范、技术集成、成果转化、融资孵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为一体的农业农村领域的众创空间——“星创天地”。
4.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针对北京的产业结构特征,面向现代种业、农业智能装备、安全投入品、食品制造与营养健康等农业高精尖产业,鼓励产学研合作申报承担相关科技计划,加大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提升主导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孵化培育一批研发投入大、技术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优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联盟。进一步凝聚北京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资源,构建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与利益共享机制,协同建立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成果转化,优化行业服务,重点突破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制约瓶颈,提升现代农业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三)实施科技支撑行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重点任务,围绕农业高精尖产业、农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绿色生态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人才培育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工程,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1.高精尖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工程。结合“疏整促”“调转节”等重点工作,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围绕生物育种、物联网、大数据、生物制造、营养强化等关键技术,开展农业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创新,形成一批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成果包,着力打造现代种业、农业智能装备、安全投入品、食品制造与营养健康等领域的特色产业链。
2.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引领工程。以部市共建农产品绿色优质安全示范区为统领,继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北京)现代种业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深入实施农业“调转节”。围绕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物流质量安全、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等环节,强化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转化,不断提升首都食品安全科技支撑水平。
3.新业态新模式科技培育工程。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科技对接帮扶机制,支持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农业、定制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和休闲农业,为其提供科学规划、文创设计等服务。发展农村电商,强化互联网与农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农业的信息化、智慧化、生态化改造,不断挖掘特色、提升品质、做强品牌。
4.生态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开展以农业绿色生产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在农业投入品减量高效利用、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地环境修复和农产品绿色加工贮藏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科研成果。探索建立农业技术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加快成熟适用绿色技术、绿色品种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5.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科技聚力工程。落实北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加大科技对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支撑。围绕农村住宅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村镇规划与评价、宜居村镇住宅建设、农村垃圾、污水治理与新能源利用、传统村落与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等研究,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技术针对性强的示范工程,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6.乡村振兴人才科技培育工程。建设结构合理的农业创新人才团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大师和以青年科学家为带头人的优秀农业研究群体。以农业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乡土能人、村级全科农技员、新型职业农民、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等为重点,按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措施》加强农村科技人才、专业人才、乡土人才、职业人才“四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培养乡村振兴科技服务支撑人才,培育一批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四)落实科技精准帮扶,推动低收入村脱低增收
立足北京科技资源优势,通过实施“314”精准帮扶攻坚任务,即“搭建三个平台、探索一种模式、实施四项重点任务”,推动科技精准脱低,力促低收入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1.搭建三个科技帮扶精准服务平台。聚焦北京农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搭建农业科技帮扶成果应用平台,聚集成果、专家、企业等资源为低收入村提供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思路,搭建精准帮扶联盟对接平台,向低收入村农户开展需求对接、品牌打造、优质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搭建乡村振兴双创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有互动、线下有实训、导师有资深专家、支撑有技术成果、服务有转化推广、展示有“两微一端”的“六有”功能服务。
2.探索脱低增收新模式。针对低收入村差异性的产业技术需求,探索互联网+产业融合的模式,创新“科技+产业+电商+低收入户”的科技帮扶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农业新业态,通过平台连接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网络销售平台,健全特色产品开发、包装加工、网上营销等电商帮扶产业链。
3.实施四项科技对接重点任务。结合低收入村资源禀赋和独特的人文历史,实施良种兴业科技促进、美丽乡村生态创优、“星创天地”双创引领和科技培训引智惠农等四项重点任务。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生态系统稳定、产品质量安全的绿色农业技术体系;依托北京市“星创天地”,培育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科技结对帮扶,引导科技资源向低收入村流动和转移;建立北京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工作站,转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培育农民的科技意识,开展行之有效的技术培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和政策配套,形成市科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市水务局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市区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项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资源整合,做好重点任务分解和落实,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方案顺利实施。
(二)加大支持力度
加大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健全政府支持、企业配套、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功能,充分发挥科创基金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领域。
(三)做好宣传引导
进一步加强宣传乡村振兴的政策精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参与主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不断调动农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辐射带动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KPHZ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致力于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中心成立专家委员会,为引入的资源服务平台把关,中心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技术领域为关注重点,先进技术引进和技术转移包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KPHZ整合优质资源,提供专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通过技术授权、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模式,实现“孵化成果、孵化企业”,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