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KPHZ致力于打造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搭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以每年的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下称“路演大赛”)为抓手,多年来,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下称“转化中心”)持续探索建立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解决企业技术需求、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寻找、引导符合粤港澳优势产业发展方向、有突破性原创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高校科技成果落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产业化的通道,推动地方战略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物理学系教授史继富就是其中的典型。从零起步创业,到如今获评2021年佛山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技术应用多面开花,企业合作纷至沓来,史教授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以赛促转,转化中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赋能佛山高质量发展史继富参加2021路演大赛环保新材料小组赛
一对一全流程转化服务
超疏水材料顺利实现产业化
部分科研只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对成果应用和社会经济效益不够重视,科研目标与市场需求之间未完全“咬合”。转化中心供需两端发力,对接一线运营成果,不到半年便促成了史教授及其团队成立佛山市南伽科技有限公司来进行专门产业化研究。
史教授团队与转化中心的缘分,还要从2020年说起。那时,珠海某游艇生产厂家为发动机散热性不好而发愁,得知史教授团队多年钻研超疏水材料的研发并参加过路演大赛,找到转化中心希望与老师取得联系,将超疏水膜应用在船体表面,防腐的同时也能提高舰艇的散热性。
史教授回忆,转化中心这次对接为变革性技术打开了应用转化之路。“超疏水材料对防水、防腐蚀、防菌等有特殊效果,或能在环保、工业、医疗等领域大展身手,但我们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突破口,受资源限制很难找到合作机会。”史教授说。签订运营代理协议后,中心将该项目提到了优先级,并派出高级技术经理人郑敏提供一对一全流程转化服务,提高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这个项目我跟踪服务了一年多时间,现在还参与产业化进程。一边是实验室,另一边是生产线,技术经理人要干的活儿就是让科学家和企业家握手合作。”郑敏说,帮技术转化“找准赛道”是最重要的第一步。郑敏多年专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涉猎工程塑料改性,深谙产品开发、市场评估、市场战略和金融财务,在促进华南农业大学蒋卓团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靳京城团队等多个项目的成果转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考虑到家用空调市场庞大,郑敏利用自己建立的成果储备圈和人脉圈,以及中心体制和机制的支撑,成功联系到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经过他的全力引荐,双方的面谈非常顺利。
以赛促转,转化中心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赋能佛山高质量发展靳京城团队代表参加2021路演大赛先进制造小组赛
“这个领域技术门槛太高,高校团队必须深度参与,企业才能做得好。”2021年1月,在郑敏的促成与中心的帮助下,史教授与合作方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使团队能介入到整个转化过程中,持续跟踪该技术,专注高性能超疏水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从提出想法到公司成立,仅仅1个多月时间。
此后,南伽科技将前期积累的技术快速定位到家用空调赛道。利用超疏水材料疏水的特性实现空调换热器防结霜,解决了困扰行业十几年的瓶颈问题。通过对空调翅片进行超疏水处理,空调的制冷量和换热系数分别提升21.4%和36.4%,风机功耗下降26.2%,结霜时间由4小时延长至70小时,而化霜时间可由30分钟缩短到5分钟。
“以前想着这是个几十万的小项目,没必要开公司,中心通过调研从技术、产业、市场方面提出建议,给出融资及对口单位信息,对我们帮助很大。”史教授说。在中心的政策宣贯之后,今年9月,南伽科技凭借该项目被评为2021年佛山高新区高技术产业化创业团队,获得500万元扶持资金。
盘活资源扩大创新朋友圈
以“专精特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广东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长期以来大批技术成果“沉睡”在高校院所,导致科技优势无法有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转化中心为此探索建立连通供需双方的成果转化中介机制,推动大批技术经理人服务“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全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技术经理人在技术转化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并非撮合交易那么简单,一个完整的转化流程复杂、耗时较长,需要投资人、企业家、技术经理人、律师、技术专家多方协作。”郑敏介绍,技术经理人服务范围强调覆盖整个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也就是要“全程参与”。
“高校老师一报名参加路演大赛,技术经理人就开始对参赛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估,确定是否有申请专利、商业化的价值。随后技术经理团队开始接触企业洽谈,提供样品测试,有了共识后组织线下对接会,商讨意愿,签署技术转移合同,并提供市场化咨询服务等系列工作。”郑敏说,这是一个复杂过程,中心提供涉及技术分析、市场评估、企业对接、转化方案、合同签订、股权设计、产业化推进、上升路径规划等众多服务。这就要求技术经理人既要有专业知识储备,也要有建立和维护合作的能力。
促进高校与企业有效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交流桌上往往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双方讨论一项技术,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参数来说事,企业方根本听不懂新技术的“奥妙”;对企业经营者关心的投入产出比、回报率、市场优势等问题,高校师生也很难接得上茬。转化中心技术经理人要做的事,就是弥合这一沟通鸿沟。
开放的沟通机制、持续的多方碰撞能激发创新活力,解决技术成果成熟度不高的问题。中心技术经理人每周拜访2-4家企业,其余时间泡在技术团队办公室里,目的就是要摸清供需方的真正痛点。高校技术成果很大部分不能直接为企业采用,技术经理人指导其中有发展潜力的部分进行重新规划,将其转化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成熟项目,这一步被称为“熟化”。
“转化过程一定会反复暴露问题,找到根本原因,然后帮助我们彻底解决问题。”史教授认为,真正的创新是基于对市场的了解。有了这一共识,在转化中心的引路下,史教授团队的超疏水技术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暨南大学与美的签订了技术开发(合作)合同,并与一家建筑公司正试验使用超疏水材料的技术验证。未来,这一科技的耐高温、防涂鸦、自清洁等特性,将使家用电器、建筑外墙等保持长久“年轻态”。
越来越多这样的科研队伍正阔步迈上转化之路。据不完全统计,转化中心前三年推动约33个项目以产学研合作、技术转让等方式进行转化。
“虽然我们对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跨界沟通,但工作有明确的重点。”转化中心项目部部长、资深技术经理人程富平介绍,转化中心要求技术经理人首先关注战略新兴产业,例如先进制造、新能源、大数据、物联网等国家重点鼓励领域,其次关注企业需求,再精准匹配高校科研团队,外延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借助高校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塑造佛山发展新形态,奋力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佛山,是摆在面前的重要任务。转化中心围绕创新下好先手棋,正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系统有效地挖掘企业需求,下大力气解决共性问题,引入全省乃至全国的高校力量支撑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